库布其竞相演绎“点沙成金”传奇

2018-08-11信息快讯网

库布其竞相演绎“点沙成金”传奇-信息快讯网

这是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拍摄的库布其沙漠(7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沙地西瓜长得多好,黄瓤的,又沙又甜。那边是黄瓜、草莓……”在库布其沙漠深处的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农业技术员刘雪芹一边介绍,一边招呼记者品尝瓜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沙漠治理由单纯治沙向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并举转型,千百年为沙所困的库布其人,开动脑筋开发林沙资源,书写着一个个“点沙成金”的传奇。

沙漠是没施过化肥、没打过农药的净土,生态改善后,成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理想场所。

昔日黄沙漫漫的恩格贝,如今绿林萦绕、流水潺潺,一片片苜蓿散布其间,136座温室里种着各种瓜果蔬菜。

记者走进一座温室,只见一颗颗圆滚滚的航天育种西瓜卧在藤蔓之间,西红柿硕果累累,火龙果绽放着花朵,新引种的木瓜、生姜、百合长势正旺。“沙漠变为绿洲,绿洲又成了田园。”刘雪芹笑着说。

黄澄澄的沙棘果紧抱着枝条,葵花头顶金黄的花盘,绿油油的燕麦正拔节抽穗……库布其沙漠北缘的内蒙古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即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年。

“沙棘加上套种的葵花,一亩能收入5000多元。”场长王双喜满怀憧憬地说。

2012年以来,这个林场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大果沙棘、红枣、桑葚、枸杞、欧李等果林9000多亩,林下套种苜蓿、葵花、燕麦等经济作物,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甘草既是药材,又能固沙、改良土质,库布其沙漠出产的“梁外甘草”闻名遐迩。在治沙中,杭锦旗鼓励农牧民和企业种植甘草,目前人工甘草种植面积近100万亩。

当地企业亿利集团提供种苗、技术服务,以“公司+农户”方式发展甘草种植产业,旗下的中蒙药厂加工中药饮片和成药,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德国等地。

吉仁门肯是杭锦旗巴音乌素嘎查的牧民,他家的3800多亩草场都种上了甘草,每年卖甘草、甘草籽收入5万多元,比他养羊的收入还多。

甘草、麻黄、苁蓉、艾蒿……如今,库布其沙漠的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锁“黄龙”,库布其沙漠一带正成为远近闻名的米粮川、“菜篮子”和瓜果、药材之乡,养殖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过去,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沙窝子”,如今,林草丰茂,两家企业投资2亿元建设大型奶牛养殖场,目前奶牛已经达到5000多头。

“全村耕地都种玉米,也不够两家企业用的,再也不必为销路发愁了。”村民周玉小满脸笑容地说。

2008年以来,骑士牧场公司在库布其沙漠北缘流转沙地,治理后兴建养殖场3处,种植苜蓿、青储玉米3万多亩,目前奶牛、肉牛的存栏量达到7000头。“牛粪用来改良土质,从而实现生态与种植、养殖良性循环。”骑士公司康泰仑牧场总经理乔世荣说。

如今,库布其沙漠一带已经成为内蒙古有名的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带,獭兔、鸵鸟等特色养殖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库布其竞相演绎“点沙成金”传奇-信息快讯网

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官井村,一名村民在玉米地附近放羊(7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库布其沙漠的固沙林以沙柳、柠条、羊柴等灌木为主,每隔3—5年需要平茬一次,否则就会枯死。平茬产生大量枝条,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饲料厂、人造板厂、生物质发电厂等灌木资源开发企业提供原料。

“灌木几乎不含硫等杂质,是清洁燃料。”杭锦旗源丰生物质热电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介绍说,这家企业每年消耗灌木枝条约20万吨,可发电2亿多千瓦时。为了运营,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农牧民种植沙柳等灌木林20多万亩,每年发放灌木收购款6000多万元。

库布其沙漠北缘的风水梁一带,曾是起伏的沙海,53平方公里范围内没有一户人家。从2005年起,东达集团在此栽树种草,如今这里绿树萦绕,厂房、小区掩映其间。

以沙柳等枝干生产人造板,下脚料种草菇、鲍菇;以柠条等灌木嫩枝叶生产饲料,养殖獭兔,再用屠宰下脚料饲养狐狸、貂等,在养殖基础上又发展起肉食、皮草加工项目……目前,风水梁已入驻企业30多家,每年消化沙柳、柠条等灌木枝条30多万吨,可出栏獭兔500多万只,形成了3万只狐狸、3万只貂、2万只貉的养殖规模,年收入近10亿元,辐射带动3000多个养殖户。

除了种养业和加工业,库布其还刮起了旅游业风暴,原本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建立起七八个大大小小的沙漠旅游景区,响沙湾、七星湖、恩格贝、银肯塔拉……滑沙、沙地车、骑骆驼、沙上排球等游乐项目异彩纷呈,每年吸引游客百余万人次。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带动了沙漠增绿、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如今,库布其人已经构筑起初具规模的生态经济体系,走出一条治沙、产业、扶贫多轮联动的绿色发展之路,昭示了生态文明的美好前景。”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局长韩玉飞说。

来源:新华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