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000万人口,如何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
国务院新闻办昨天举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减贫6853万人。未来三年,我国还将完成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
未来三年需脱贫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过去五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共有100多个贫困县摘掉贫困县帽子,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853万人,与湖南省常住人口规模相当。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昨天在发布会上说,在看到减贫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未来三年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
未来三年,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越往后难度越大,平均每年需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扶贫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资金违纪违规使用等问题。
要确保老病残等特殊群体如期脱贫
从贫困人口结构来看,剩下这30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大多都是老病残等特殊群体,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分别超过40%、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比例超过16%。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要确保这部分特殊贫苦群体如期脱贫,必须做好综合性保障扶贫工作。
重点针对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慈善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来实现对他们的兜底保障。
扶贫防止出现“悬崖效应”:贫困户、非贫困户待遇差距过大
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确保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居住条件。
对于这一点,很多扶贫干部存在误区,认为保障上学就是教育免费,保障医疗就是看病不花钱等。对此,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回应说,要防止扶贫工作出现“悬崖效应”。
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防止出现“悬崖效应”,如果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享受的待遇差距太大,那就是“悬崖效应”。世行当时还明确提醒我们要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我们制定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被突破了,造成社会新的不公,有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所以,随意拔高标准,一定会加大脱贫攻坚的难度,加大财政负担,也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将来兑现不了不切实际的承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受到损害。
开发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减少基层负担
针对当前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强烈反应在扶贫工作中检查评比多、填表报数多等问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说,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不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同时还要加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数据共享减少基层负担。
实际很多填的表、报的数都是重复的。通过数据共享、大数据平台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务院扶贫办正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建设。现在已经和十几个部门建立了数据的经常性比对和交换,通过这个手段也能减少基层负担。
下一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明确责任、狠抓实效,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的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