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票房又创新高了,中国电影享受“人口红利”的饱和临界点也快到了
2011年暑期档票房37亿元,银幕数9600块;如今国内的银幕数量已过5.6万块,档期预估在180亿元左右。专家指出,在“银幕增长”“人口红利”带动市场发展的饱和临界点到来前,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迫近——
未来,中国电影银幕的饱和数是多少?
中国市场所能享受的“人口红利”临界点在哪儿?
如果说凭基础建设来拉动市场只能称作“粗放式发展”的话,那么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应该怎样迈?
没有《战狼2》那样单片突破56亿元的的票房“怪兽”,却有30亿元、20亿元体量级的热门大片各一,另有三片跻身“10亿元俱乐部”,六片迈过五亿元门槛——如果电影市场也有体型,那么2018年暑期档有着健康意义上的标准身材。
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今年暑期档票房达164.31亿元,提前六天打破了2017年同期163.2亿元的票房纪录,并创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新高。加之最后几天的增量,业内预估档期数据将定格在180亿元左右。
▲《我不是药神》以过30.9亿元摘得暑期档票房冠军
“拨开数字表层,我们看到了一个发展更均衡的市场,而均衡无疑是走向成熟和稳定的标志之一。”即将过去的夏天,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关注到了不少亮点,但也反复打量观影人次、单银幕产出等指标的不足。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他态度鲜明:“我们需要在‘银幕增长’‘人口红利’带动市场发展的饱和临界点到来前,以高质量作品激发观众的新需求。一言蔽之,观众对国产片的信任度有多高,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从一家独大到普惠市场,“标准身材”的炼成在乎“三多三少”
“不再一家独大”,所有暑期档盘点里言之必及。一个能惠及更多影片及公司的普惠市场的雏形,受到专家点赞。他们为普惠市场或曰“标准身材”的炼成归纳出了“三多三少”——长线口碑多了,“先声夺人”少了;真创作多了,“人造档期”少了;国产片主动对接观众多了,一味指望“保护”少了。
▲《一出好戏》难能可贵,它既是演员跨界做导演的“潮流”里为数不多的合格作品,也是整个市场都少见的寓言式喜剧
8月28日是《一出好戏》上映第19天,在这个普通工作日,该片获单日票房900万元,总成绩破13亿元。一部称不上“爆款”的作品能拿下第三周票房,细水长流的意义绝不亚于上映五天斩获5.8亿元的好莱坞出品《蚁人2》。今夏,能走出长线口碑的中国电影不在少数。《我不是药神》和《西虹市首富》自不待言,《动物世界》也在上映两周后依然攀上了单日千万元大关。相比之下,迷信预售、仰仗情怀营销、过分强调先声夺人的影片,顶多能“打”两天半,典型案例《爱情公寓》《欧洲攻略》《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
姜文的《邪不压正》、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若仅从票房收益看,两部名导新作难孚期待。但影评人两极化的争议恰能佐证,“屋顶上的姜文”“狄仁杰宇宙里的徐克”都真正行走在了作者电影的路上,也许更久的时间会给出更全面公允的评判。
值得好评的还有《巨齿鲨》和《快把我哥带走》,前者摘掉了中外合拍片“拼贴中国明星”的简单粗暴标签,凭质感赢得超十亿元票房;后者冲破了“暑期适配高概念电影”的成见,以中小成本、无大明星的姿态,在大片堆里涌出汩汩清流。“真创作”开道,“人造档期”退场。市场专家陈昌业注意到,“七夕档”毫无存在感的背后,是“逢节日即档期”的功利式创作暂时消隐。
▲《快把我哥带走》被视作“市场黑马”,因为该片打破了大投入、大明星、大制作的“高概念片”才适配暑期档的成见
当然,整个暑期的最大赢家非《我不是药神》莫属。在许多专家学者看来,走现实主义道路、接“地气”的电影,永远是国产片的刚需。能与观众的心声、疾苦对话,如此互动空间,远比一顶“国产片保护伞”更持久有效。
在银幕数超过八万块之前,中国电影还得从品质上“苦练内功”
整个暑期档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将在下月初出炉。但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的数据,截至7月底,2018年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占到了66%左右。
国产片占大半份额,原因无非此消彼长。那一边是好莱坞多年来徘徊不前,同质化影片反复轰炸视觉,对中国观众的杀伤力不断减弱;这一厢则是国产片的类型拓展、质量提升、新力量不断涌现。仅以暑期档为例,《摩天营救》《蚁人2》以及8月压线上映的《碟中谍6》无不是好莱坞自我效仿的N代产品,而大银幕上的中国出品则经由现实、工业、喜剧、青春、荒诞寓言、人物纪实等多条道路闯荡江湖。
▲《动物世界》有其“任性”之处,该片有段高视效的追车戏被评“可有可无”。但也恰是这种任性,让观众和业界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的可贵尝试
“66%是个放到世界范围内都值得骄傲的数据。”饶曙光评价,但他随即话锋一转,“中国电影自己绝不能骄傲。”因为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年可观的市场增量很大程度是在享受“银幕增长”与“人口红利”这两封大红包。用2011年同期数据作对比:七年前的暑期档票房37亿元,彼时的银幕数9600块;如今,国内的银幕数量已过5.6万块,档期预估在180亿元左右。一道简单数学题可证,票房的长速并未与银幕增速相匹配。
当暑期档在观影人次、单银幕产出等指标上尚缺理想数据,有些问题越来越迫近并且不得不问:未来,中国电影银幕的饱和数是多少?中国市场所能享受的“人口红利”临界点在哪儿?如果说凭基础建设来拉动市场只能称作“粗放式发展”的话,那么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应该怎样迈?
或许,八万块银幕就是临界点。在那之前,中国电影在品质上“苦练内功”,强化供给侧改革等势在必行。对此,饶曙光的理想是——“每位观众走出电影院时,对国产片的信任度和美誉度都在提升;国产电影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还能因这一次的满足而激发出新的需求。”
编辑制作: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