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让书展成为读书人的嘉年华、出版人的奥运会
热闹的第15届上海书展圆满落下帷幕。上海书展是一场享誉全国、万众瞩目的阅读“嘉年华”和出版“全运会”。阅读是人类满足精神需求的基本生活方式,书展是彰显一个城市气质的文化活动。在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征程中,在上海实现卓越全球城市新愿景的进程中,书展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用阅读的力量打响文化品牌。
回望15年,书展已是全民阅读推广标杆
15年来,上海书展坚守“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价值观,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和全国著名的文化品牌,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聚焦普通市民读者,成为了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城市的重要标杆。和公共图书馆一样,书已不是书展唯一的“主角”,创新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质量已成为和流通量、销售量一样重要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让更多人看书、爱上阅读,让更多人看更多更好的书,这是书展和公共图书馆更重要的使命。因此今年的书展有超过1150场的阅读活动和遍布全市的100个分会场,这又一次显示了阅读的无所不在性。7天的书展和365天的图书馆服务一直是珠联璧合、互帮互助,不仅是书展期间的合作互动,书展落幕后的日子里上海的公共图书馆、各类实体书店都在延续阅读服务和接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外借流通量(借还)已经从2004年的不到1200万册次增长到2017年的6600多万册次。2017年,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组织的讲座已超4600场次、展览近2000场次,参与人数接近300万人次,持证读者数已经超过470万。每年夏日中的短短7天书展,在持续助力上海365天书香绵延,而书展的成功也离不开上海全年日常的阅读氛围营造。
对标全球,书展的功能可以更多元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四五十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举办国际书展,大大小小的书展加在一起可能有近百个,每个月都有值得关注的书展在这个地球上的某个城市中举行。世界知名书展的定位、功能与类型都有所不同,但综合看目前书展主要可分为专业展、消费展、国际展、区域展和国内展等几种。比如,法兰克福、伦敦、东京书展和美国书展等著名书展的功能都集中在促进版权贸易上,香港书展和台北书展则更多是面对读者进行图书售卖。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最享盛誉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版权型书展,被誉为“世界出版人的奥运会”,它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近30万人前来参观,参展商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国外。据统计,每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达成的版权贸易占世界全年版权交易总量的75%。每年书展期间都要举办世界版权经理大会,这可谓版权界的巅峰会议。但是,法兰克福书展在定位为专业展发展版权贸易的同时,一直没有忽视促进书展的推广阅读文化功能。从1970年代开始,法兰克福书展就开始设立专业场(书展前3天)和大众场(书展后3天,2004年整个书展改为5天后,大众场为后2天)。
对标世界著名的书展,我们的书展是否可以既服务广大读者,又服务全产业链——整个出版产业集群?既服务上海、长三角和中国又服务全球?上海的城市定位与能级、区位与地位可能有利于上海书展功能多元化定位——在专业展和消费展融合平衡基础上,进一步逐渐从一个“国内展+区域展”发展成为“国内展+区域展+国际展”。
面向未来,书展的目标可以更高远
15年来,每年上海书展举办的各种活动都品质独具、魅力不凡。从作者到读者,都能在上海书展上找到自己的舞台。然而,作为一个消费展,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如何更大力度地促进全民阅读,我们还有努力空间。以香港书展为例,据香港贸发局统计,近些年几届香港书展的进场人数都突破了百万人次,人均消费800-900港元。今年7月24日刚刚结束的为期7天的第29届香港书展吸引了破纪录的104万人次,人均消费810港元。
如果要做一个顶级的专业书展,我们更要服务好整个出版产业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因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还有很多环节。如今,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等已经成为上海书展重要的参与方,未来书展应聚焦新时代的版权贸易模式及其关联各方,应更关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互动发展。
我们的书展还可以更国际化。书展的子品牌“上海国际文学周”已办了8届,然而上海书展的国际化水平与上海的城市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还是有一定距离。如何让更多的国际出版机构参与书展、如何促进版权贸易等专业服务难题,还需要我们去攻坚。我们能否把中国出版人的“全运会”发展成为全球出版人的“奥运会”?
我们的书展还要更加创新。当下我们办书展的许多做法都是学习借鉴其他世界著名书展的创新创造。比如,主宾国(省)就是法兰克福书展在1976年的创造发明。今天,在我们的阅读正面对信息化革命挑战的历史关头,我们的书展能够做些什么?书展要成为读书人的“嘉年华”,就必须持续关注读者需求、不断创造新体验,让书展所有的活动与服务都不忘“阅读推广”的初心;书展要成为出版人的“奥运会”,就必须为全球出版人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技场,让全世界出版产业集群在这一周的时间内,有高效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文化的大繁荣是发展的目标。城市需要仅有一天的世界读书日,也需要一周时间的书展,因为用这一天和这一周的努力,我们才有可能让每一天都是读书日,让每一座城市都有永不落幕的书展!
(作者为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
作者:陈超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