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正视升学焦虑下的补习“剧场效应”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这对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问题还需找准病根,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不怕同桌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暑假期间,各类培训课、辅导班、夏令营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堪比“第三学期”。虽然有不少家长惊呼“半年工资,养不起一个暑假里的孩子”,但是,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响亮口号推动下,赞成“假期不能休息,要用来反超”的大有人在。各种补习班门庭若市。
暑假补习“高烧不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其中之一是“剧场效应”作祟。所谓“剧场效应”,即在剧场里看戏,大家本来都坐着看的,但有一个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些,突然站起来看戏,周围的观众也忍不住,先后一个一个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戏。前几年,一个班级只有十几个学生补习,后来别的家长发现了这个秘密,赶紧让自己的孩子也上补习班。最后,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上补习班了。这就是补习的“剧场效应”。
站着看戏,虽然大家都有点儿累,有点不方便,但不会有人选择坐下来。因为别人站着看戏,你坐下来,就会看不清楚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所以你站我也站,我不站就吃亏。更有甚者,你们都站着看戏,我要“高人一等”,站到椅子上看戏,比你站着看戏更强。我亲耳听到一位觉得补习后效果并不明显的妈妈说:“大家都在补,你补我也补。谁先停下来谁吃亏。要么大家都不补。我补课,即使没效果,我也要补,这至少是一种心理进补。”在这样的从众心理的引导下,谁也不愿先停下来。
在补习的“剧场效应”覆盖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孩子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一名初二学生对他妈妈自述:“我六点钟勿到就起床。7点半前进学堂。书包称称有12斤重,背到教室已经吃不消。昨天作业没做好,看见老师吓佬佬。回到家里5点多,肚皮饿得咕咕叫,吃过夜饭昏头昏脑。一门心思只想睏觉,你又逼我进第二课堂。比过来,比过去,全家我一个人最最忙、最苦恼。”一点不错,加重学生负担最苦恼的结果是透支了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童年的乐趣、丰富的阅历、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因此对读书这件事充满厌倦,你还能指望他在进入社会后,有创新的作为?
家长也是受害者。他们利用一切时间拼命为孩子“加码”。父母亲当陪读,夜夜不得闲。孩子小升初,父母焦虑多。经济负担不断加重。为了所谓的分数,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围着第三代转。到头来才发现,所谓的高分并不能带来传说中那样的成功。一味靠“填鸭式”的培训来“拔苗助长”,注定难以坚持长久,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学生辛苦,家长心苦,老师忙得苦。法律规定的双休日和其他节假日,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过的都是“劳动节”。更不幸的是,在付出如此高强度的劳动后,他们发现,学生除了获得分数,在人格、道德、思想、创新意识等方面,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进步。
许多孩子利用暑假都去抢跑道,到头来,满头大汗的孩子未必能赢在起跑线上,很可能是适得其反。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乃老生常谈,然而,知易行难。如今,《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开出了良方,规范培训行为,遏制升学焦虑蔓延,让我们都行动起来!
作者:吴兴人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