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中国侏罗纪早期最大规模蜥脚类恐龙足迹群,两亿年前恐龙脚印透视远古生态变迁

2018-08-26信息快讯网

贵州发现中国侏罗纪早期最大规模蜥脚类恐龙足迹群,两亿年前恐龙脚印透视远古生态变迁-信息快讯网

贵州仁怀茅台镇发现中国侏罗纪早期最大规模蜥脚类恐龙足迹群

两亿年前恐龙脚印透视远古生态变迁

中美德足迹考察队近日宣布,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下侏罗统发现大规模蜥脚类恐龙足迹群。这是我国侏罗纪早期规模最大的蜥脚类足迹群,这一发现对研究中国侏罗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学前沿》。

蜥脚类恐龙是著名的恐龙分支,是目前已知陆地上出现过最巨大的动物,包括雷龙、腕龙、梁龙等。

2013年夏,茅台镇赤水河畔的钓鱼台酒业公司在建设制酒车间时,在清理其后侧边坡地带岩层至下部半米时,发现了一个质地坚硬的完整岩石平面,有许多凹凸和深浅不一的印痕。去年夏天,该公司员工郭松波看到贵州习水恐龙足迹的报道后,认为后山的凹坑可能是某种足迹,就多方联系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

“我看到郭松波提供的照片后非常激动,这些足迹是典型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恐龙所留,这些足迹非常罕见。”邢立达回忆道,“该地恐龙行迹的间距非常的狭窄,爪痕迹较长,这是典型的早期蜥脚类行迹特征,也与中国西南,如云南禄丰等地发现的此类骨骼化石相吻合。”随后,邢立达两次组织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研究表明,钓鱼台酒业厂区内的恐龙足迹点面积约350平方米,恐龙足迹至少250个,其中97个组成可辨认的行迹,剩下153个没有明显的行迹。足迹点所在的地层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距今约1.8亿至1.9亿年。

据专家介绍,侏罗纪早期恐龙足迹尤其难得,而我国境内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足迹只有四处,分别是四川古蔺、自贡富顺、重庆大足和贵州毕节。但这些足迹点都不是非常理想,存在交通不便、风化严重、数量稀少或保护难度大等问题,而此次发现的足迹是新暴露不久,保存好、数量多,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钓鱼台酒业的蜥脚类行迹近于平行,这是一种恐龙群居的证据。而且,深、浅行迹各自集中在相同的区域,表明恐龙的大多数活动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其间地面未发生显著变化。这些证据表明了恐龙是群居生活。“足迹表明至少14只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跟随着彼此,穿过这片20米宽的区域。这些吃植物的恐龙体长约5至6米。”世界著名恐龙足迹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教授马丁·洛克利介绍。

“在考察途中,我很偶然地发现了此地唯一一个三趾型足迹。”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彭光照研究员回忆道,“这种三趾型足迹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所留,与常见的鸡爪印类似,但是要大得多,长约20厘米,估计留下足迹的恐龙长度约2.5米。”

有趣的是,足迹面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延长的趾痕,学者推断可能是蜥脚类游泳迹。这种极为罕见的足迹可能表明该地区在某些时候被水淹没,一些蜥脚类恐龙游泳通过此地,其脚尖刮到地面而留下足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汤冬杰表示,这些微生物席构造表明,钓鱼台酒业化石点很可能处于半干旱的状态。该推断与世界上侏罗纪早期的其他恐龙足迹证据一致,即早侏罗世的蜥脚类足迹通常与半干旱环境相关。在这种环境中,区域内可能存在重要的水源地,才能吸引恐龙来到此地,并在湿软的地面留下足迹。

目前,考察队专家正在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着手制定保护方略,让这片罕见的恐龙足迹群得到更妥善的保护。

>>>相关阅读

恐龙脚印能补充化石难以提供的信息

——报记者采访邢立达副教授

关于恐龙脚印的一些问题,报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

问:我们已经发现了大量恐龙骨骼,为何还要关注恐龙脚印?

答:恐龙脚印是恐龙生活时期留下的恐龙活动的原地证据,可以提供恐龙的类型、大小、恐龙数量和相对丰度、行走方向和速度等的参考。另外,恐龙脚印也可提供恐龙足部形态和脚趾数目等信息,在某些情况下,恐龙脚印上还保存有皮肤的印痕。

根据恐龙行迹,我们可以方便判断恐龙运动状态,如行走、奔跑和跳跃甚至游泳等。恐龙脚印有助于我们了解恐龙及其生活习性,尤其是研究恐龙的社会性和群居性,甚至不同恐龙之间的关系等。

此外,恐龙足迹可以提供特定古环境和生态的行动真实信息,例如古海岸线的位置与形状、水深和水流方向等。由于恐龙骨骼与脚印一般不会在同一处出现,因此恐龙脚印在很多方面补充了恐龙骨骼化石所难以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意义。

问:为何恐龙脚印十分稀少?

答: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恐龙脚印很难保存下来。就好像我们现在制作手模、脚模需要一定柔软度,且容易定型的材料一样,太干硬或太湿软的地面上,恐龙脚印都留不下来,只有在泥沙的温度、粘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而且,这些脚印要经过一段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留有恐龙脚印的沉积物一定程度的“风干”之后,再及时被沉积物“掩藏”起来。

问:为何恐龙骨骼与脚印一般不会出现在同一地方?

答:这是因为,恐龙骨骼保存的地方是恐龙死亡后埋葬的地方;而恐龙脚印保存的地方,是其生活时期活动的场所。而且两者保存所需要的条件几乎是相反的,所以它们保存在同一地点的几率微乎其微。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两亿年前的脚印!贵州茅台镇发现中国侏罗纪早期最大规模蜥脚类恐龙足迹群
以不同的方式推广弘扬中国古典艺术精髓的父女艺术家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在中国最长高速公路邂逅新疆第一高桥
【行走“一带一路”】牙买加: “飞人”国度的中国速度
精选500多件珍贵史料,近代中国医学人文历史大展在沪开幕,大量资料为首次与大众见面
德国学者:以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导向应对问题贯穿中国改革开放40年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在超导块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冲击国际科技界战略制高点
一戒烟就生病?最新研究发现,戒烟者不同时控制体重增加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
习近平的足迹丨为了百姓的健康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发现中国瓷器
家长们看过来!英国研究发现,女孩长时间看电视可致性早熟
教育部: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整改,已摸排培训机构38.2万家,发现问题25.9万家,已整改4.5万家
为了生存,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只能有一个手指!
科博会不只有喧嚣热闹的一面:发掘新奇炫酷外的第二眼惊喜
文汇时评 | 正视升学焦虑下的补习“剧场效应”
上海爱乐乐团发布新音乐季:以更多原创首演奏响中国强音
中国现代农业技术“走出去”的名片(一带一路5年间)
聚焦中非“十大合作计划”—— 基础设施合作日趋深化 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内罗毕南站,一名乘客在列车前自拍。 本报记者 王云松摄 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发展对非关系的重大举措,中非将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其中指出,“中方将同非洲在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
一图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新华社评论员: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生病还得正规治疗,耶鲁大学医学院分析国家数据库200万病例发现:针灸、瑜伽、按摩等替代疗法或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蝙蝠体内发现第六种埃博拉病毒,可能感染人类
肾癌预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海军军医大学一科研团队发现新模型
上海住房租金总体平稳,未发现快速上涨现象
河北科大发布调查结果:未发现主观造假;韩春雨回应“实验研究有缺陷不严谨”
习近平的足迹丨“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扮一次“鸟人”飞跃侏罗纪公园,VR娱乐将成孩子新“玩伴”
刘源:父亲刘少奇的早期革命生涯
恐龙题材科幻小说里,刘慈欣最服这部长篇
“像一个大蛋糕,又像一串串脚印”——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里的“时代印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