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音乐剧《吉屋出租》登陆上海,将连演22场,曾改写百老汇音乐剧历史
百老汇经典原版音乐剧《吉屋出租》(RENT)日前从上海开启了20周年中国巡演,将于8月30日至9月16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连演22场。这部改写了百老汇音乐剧历史的作品将在上海演出后到达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北京和成都六个城市。
《吉屋出租》是百老汇音乐剧史上第一部以摇滚、乡村、RNB等流行音乐曲风刻画人物、融入剧情的前卫之作。该剧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纽约的七位艺术家面对生活的困苦、理想的挣扎,死亡的威胁甚至朋友的离世,不忘追寻梦想、分享喜悦的难忘一年。主演德里·安德拉·塔克介绍,“剧名‘Rent’除了‘房租’之外还有另一层词义,即撕心裂肺、四分五裂(torn apart)。故事中,主角们的人生不断被各种意外、疾病、痛苦折磨。”但所有音符带着年轻人迸发的创造力,如一团燃烧的城市之火,不屈服于命运,在舞台上真实粗犷地爆裂出了“波西米亚艺术家”的生命激情与自由之魂。
外方制作人斯蒂芬·加布里尔透露,剧中不少角色都由作者乔纳森·拉森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命名,因公寓太小一开门就会撞到东西等细节也是拉森的亲身经历。拉森当时把不少剧场外的艺术家朋友带入了剧组,如灯光师此前就在夜店工作,因此该剧的灯光与一般舞台戏剧风格不同,如一场狂欢,审美较为多元。舞台上的“圣诞树”等道具也由报废的自行车组成,墙上的喷漆画和丑陋残破的布景都再现了艺术家的生活和纽约的街头风情。
因其真实性,《吉屋出租》直击人心,没有其他多余的包装,以震撼的现实题材征服了观众,一举打破了被《歌剧魅影》为代表的大制作和迪士尼童话音乐剧垄断的百老汇格局,改变了人们对音乐剧的认知。
斯蒂芬·加布里尔表示,了解作者背景对欣赏演出非常重要。该剧灵感来自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作者拉森在创作剧本的七年间,住在纽约东村一栋小公寓的五楼,没有单独厨卫和暖气,生活穷困潦倒。《吉屋出租》第一幕最后结尾的咖啡厅也真实存在,拉森经常在此写稿、和朋友相聚,观察到了当时许多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因此,《吉屋出租》不仅受《波西米亚人》的影响,也是拉森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拉森并未能目睹该剧成功,就在首演前溘然长逝。斯蒂芬·加布里尔对这部剧1996年在百老汇激起的轰动记忆犹新:“《吉屋出租》上演时,口碑就已经非常出色,音乐剧圈内都听说过它的大名,但拉森的去世让这部剧增更添传奇色彩,因为该剧主题和幕后故事如此契合。”
《吉屋出租》当年一路横扫普利策戏剧奖、纽约戏剧论坛奖最佳音乐剧奖以及最佳音乐剧在内的托尼奖四项大奖,并在百老汇持续上演了12年之久。它影响了《Q大道》《汉密尔顿》等音乐剧的创作,不断激励着年轻的艺术创作者。
导演埃文·恩赛因表示,二十多年间《吉屋出租》的不同版本起用的大多是新人演员,其中很多此前从未演过音乐剧。《吉屋出租》中爱与死亡的深刻命题,对年轻演员来说是刻骨的经历,能让他们迅速成熟。因此,《吉屋出租》的舞台走出了很多才华横溢的百老汇明星。作为百老汇的“人才孵化器”,也是《吉屋出租》的“文化遗产”之一。
而斯蒂芬·加布里尔认为,《吉屋出租》对百老汇的行业影响不止在于拓宽音乐风格和题材类型,它还推出了针对年轻观众的Rush Tickets:在开演前销售前排的折扣票,票价仅需10至20美元,让资金并不宽裕的年轻观众也能进入剧院位置最好的前排,一定程度上改变百老汇主流观众群体。
据悉,问世22年来,《吉屋出租》在全球范围内巡回演出超过12000场,被翻译成25种语言,平均每天演出两场。2005年,该剧还被拍摄成电影。10周年巡演中莫文蔚也曾出演女主角。曾参与首版《吉屋出租》编舞的主创玛丽斯·耶比透露,上海演出的版本基于原版制作,舞台布景、灯光、音乐等设置都将保留原汁原味,而演员则换成了新鲜血液,舞蹈都带入了演员个性色彩。肢体动作也是解读《吉屋出租》的密码,充满爆发力的演绎将带给观众不同于电影的体验。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