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学子: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充满期待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视频
8月29日晚7点,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5号楼学习共享空间的一个会议室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的中非青年学子代表准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新闻联播》。在听到习近平主席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的新闻时,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8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他在信中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来。希望你们加强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中非团结合作,同26亿中非人民一道,为传承中非传统友谊作出贡献,为携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于今年5月在长沙和南京举办。来自51个国家的73名青年代表参加了论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汉娜·格塔丘等同学在来信中向习近平主席汇报了自己参加论坛的感悟,并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中非青年交流等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汉娜·格塔丘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今年暑期已完成学业。和汉娜一样,关注并积极参与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传承中非友好情谊,已成为每一名在华留学的非洲青年学子心中的共识与担当。
“汉娜写信之前还跟我商量过。”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非洲留学生门杜说道,“今天知道习主席给她回了信,我很惊讶很激动,立刻给汉娜打了电话!”
图为门杜。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晓芸 摄
来自喀麦隆的门杜2015年来到中国,现在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读博士。他坦言,在中国留学的三年让他对中国有了更多认识和了解。“我去过北京市的平谷区,了解北京的基础教育;去过山西大同,调研面食文化。我对这些都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够了解更多。”门杜告诉记者。
对中国文化满怀热爱,对于认识中国有更多期待,在这一点上,来自埃及的女生麦雅琪与门杜不谋而合。
麦雅琪2009年通过开罗大学孔子学院项目,是埃及第一批来北京大学的留学生,目前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名博士生。
“我不想简单拿到一个学位,就结束我在中国的故事。”麦雅琪说道,“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留在中国 ,进一步研究中国,深入了解中国的各个方面,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
对于即将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门杜、麦雅琪和众多在华非洲青年学子一样充满期待。
“支持中非团结合作,年轻人可以做很多事情。”麦雅琪谈道,“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希望更多埃及青年能够来到中国学习,进一步增进中非双方的友谊。”
“我对这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充满期待。希望能给借助这次机会,进一步增进双方的关系。”门杜表示,“也希望自己学成回国后能够把中国的文化带回去,成为传承中非友谊的使者,发挥好桥梁的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