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臣毛笔、丽云阁绢扇、潜泉印泥……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有动人故事

2018-09-05信息快讯网

周虎臣毛笔、丽云阁绢扇、潜泉印泥……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有动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上海西泠印社“潜泉”印泥。

一支小小的毛笔,制作工艺有300多年的历史;一把绢扇,集十八道手艺于一身……正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展出的“品味上海——‘一城·匠心’中华老字号品牌文化展”,向人们呈现了老字号的独到“匠心”。展览以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挖掘上海老字号的经典故事,讲述“上海制造”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浪潮中的摸爬滚打。

“千万毛中拣一毫”,墨品设计出自众多名家之手

每一个老字号都由“匠心”铸造,背后都有故事。以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为例,从清代绵延至今300多年,传承十多代。它集众家制笔工艺于一身,又发挥各家擅长,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制笔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毛笔制作技艺”。选毫配料、水盆、装套、修笔、刻字等五大工序70多道工艺流程,每道全部由手工完成。

制笔对选毫要求很严,素有“千万毛中拣一毫”之说。制笔的兽毛常用的有山羊毛、黄鼠狼尾、山兔毛、淮兔毛等。制笔名匠对各种毛的特质和性能了如指掌,往往会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将几种不同性能的毛配比,制成毛笔笔头。

在文房四宝中,墨的使用也很是讲究。创设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的曹素功,名列清代“四大名墨”之首,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誉。清同治三年(1864年),墨庄迁址沪上,一直延续至今,传绵十五代,享誉国内外。曹素功制墨技艺与上海著名的海派书画家不断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到的技艺特色,主要表现为名家设计和名家定制两大特点。曹素功许多墨品的设计出自名家之手,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等众多书画家都曾为曹素功制墨进行绘稿,使其制墨的艺术水准不断提高。

一把绢扇的制作工序多达18道,每一道都是精工细作的活

上海豫园的九曲桥畔,丽云阁的招牌高高耸立,它创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至今已有130年历史,是上海最古老的中华老字号扇庄。丽云阁的创立,见证了海派书画的繁荣——清代乾隆年间,建于明代的豫园早已荒废,园主人的子孙亦已衰落,遂由上海各业人士集资购得,历20余年加以修复,归入城隍庙,开辟为西园。同治年间,城北两租界逐渐形成市场,各业商人竞设店铺,逐渐形成了庙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城内出现了“吾国书画集会”“小蓬莱书画集会”和“飞丹阁”等书画社会组织,成为上海及各地书画家交流书画艺术、创作书画作品和销售作品之地。海上画派的一些重要人物,如玖琦、王秋言、吴庆云、胡公寿、杨伯润、任熊、任董、任伯年、吴昌硕等经常到此。书画家聚集一起,需要笺纸、笔墨,还要将作品加以裱装,代为销售。上海的笺扇裱装行业也应时而兴,丽云阁就是开设在庙市场内的第一家。

周虎臣毛笔、丽云阁绢扇、潜泉印泥……每一个中华老字号都有动人故事-信息快讯网

▲丽云阁团扇。

据史料记载,鼎盛时期,庙市场内的书画笺扇商店有22家之多。丽云阁能一直处于 “领头羊”的位置,得益于其独到的制扇工艺——在这里,小小一把绢扇制作的工序多达18道,每一道都是精工细作的活,其中最主要工夫在扇骨花型和糊面。绢扇的扇骨一般用毛竹制成,不是随意拿来即可用上。毛竹砍下后按竹节分段,劈成一片片竹片待用。竹片也有头青、二青等优劣之分,头青更具韧性和弹性,且纤维更细腻,用头青制成的绢扇售价是二青的数倍。在制作绢扇前先把有薄厚不均的、长度不一致的、劣质的竹片挑选出去,然后每20片绑成一捆,以便使用。随后进入18道工序,每一步都不可马虎。

非遗印泥,可贵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人情往来

成立于1903年的上海西泠印社,历来以高档书画印泥闻名。它的潜泉印泥生产技艺被列为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记载,上海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吴隐与众多海上书画名家关系密切。以吴昌硕为例,1912年为西泠印社题写招牌,1915年题 “潜泉”,1920年又为潜泉印泥写“印泥阐秘序”。在吴隐过世的第二年,为纪念吴隐的“吴隐遗迹”中,颂赞和怀念题字。早期的上海西泠印社,一方面生产印泥,另一方面用自己制造的印泥发展扩大手拓印谱和出版印学书籍,如“缶庐印存”“苦铁碎金”“西泠八家印谱”“秦汉古铜印谱”“遁庵集古印存”和“印汇”等几十种。“西泠印社”四字,早在1935年以前就完成了商标注册。其生产的潜泉印泥被王国维、赵朴初、启功、周慧珺等一代又一代名家誉为“朱霞散彩,玉琢生辉”“印质古朴,当今独步”。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的传统与文化精神的经典象征,其代表的中国商品、中国服务和中国品牌在过往数百年,是工艺与品质、匠心与创造的卓越体现。”主办方表示,上海老字号蕴含的精气神,在今天依然值得大力学习。这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创建“品味上海”展览品牌的初衷——宣传上海历史、上海文化、上海品牌、上海故事。


作者:李婷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故事
非洲小伙儿们的中国故事
老教授去世数年,超千万财产被“曝光”,知道故事的人都哭了
宝宝盖着警服输液,背后的故事感动百万网友
博物馆故事|忙碌的“周一闭馆日”——上海博物馆的另一种“表情”
300多年毛笔制作工艺、集18道手艺于一身的绢扇,来看看上海老字号的独到“匠心”
石库门脱胎于绞圈房?揭秘你不知道的上海老房故事
多图直击:从南到北,7家老字号月饼一起做了顿宴席,老字号品牌的“延禧攻略”C位出道背后是思维变化
文汇辣评 | 周迅的非议翻篇了?好演员应该勇于对某些角色说“不”
潘凯雄丨“曙光”迸发真性情 ——看《日子疯长》
“完美的德行,由任劳任怨中磨砺而出”——”老实头“父亲的故事
对第二故乡爱得深沉,《勇敢往事》人物原型徐桔桔向80后白领讲述知青故事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务实行动见证中非“情与义”
一个时尚从业者眼中的“老字号重振”:从凤凰与太平鸟的跨界合作谈起
警察故事|不服老的57岁“小伙”俞小波:把巡逻工作干到退休那一天
陕西北路老字号街重振“后街经济”
上海222个老字号将打造有国际范跨界力时尚心的优势品牌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见证人·第六期|莫言:在世界文学中融入中国故事
博物馆故事 | 养心殿启动百年大修工程——故宫博物院首次尝试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
老字号博览会上午开幕,一批新品集中首发
老字号博览会高光亮相,看过这些老字号的新品,也是馋涎欲滴啊!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徐红:宽容学生身上除德性以外的短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
不辜负每一程的相遇,这些温暖行驶在路上
它绕开了每一种已被确认的文体 ——评李敬泽新著《会饮记》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树大国交往典范 让“中国元素”闪耀东方惊艳世界
翰墨飘香 南疆娃娃会写毛笔字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