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深呼吸 | 外科医生尝试打破欧美发明垄断,让手术室催生更多创新灵感

2018-09-08信息快讯网

文汇深呼吸 | 外科医生尝试打破欧美发明垄断,让手术室催生更多创新灵感-信息快讯网

为主刀医生稳稳持镜的机械臂、既防水汽又防溶质的微创手术腔镜镜头“抗雾霾神器”……如今,灵感来自手术室的创新医疗器械一件件诞生,其创新思路的源头非常有意思,是外科医生对手术工具“不顺手”的抱怨与牢骚。

既然医生的不满能催生创新,那何不形成一个“收集不满意”的平台,让手术室形成一种孵化创新的机制?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及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医院主办的“东西相遇”微创外科研讨会上,宣告新成立的创新型外科医师俱乐部就打算这么干。

在这个创新型外科医师俱乐部,外科医生,组织工程、材料科学领域专家,高校工程师,器械企业,风投代表聚集在一起。谈及筹建初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教授说,当欧美越来越多将中国医院作为外科医生培训地,中国外科医学要反思的是手术器械与技术几乎由欧美垄断发明的问题,现在是时候让中国手术室孵化创新了。

外科大佬们的“吐槽大会”

“手不要抖!”微创手术中,郑民华最怕持镜助手发挥不稳定。主刀医生一手超声刀,一手夹钳,腹腔镜摄像机系统就需要一个持镜人,但助手水平参差不齐,人手还会有生理震颤,即使轻微也会影响手术视野。主刀医生和持镜助手如果配合不佳,有时还会影响手术进程。

“要么是一个长期配合的持镜手,要么是主刀医生自己控制观察镜。”郑民华说。后一种可能有望成真。瑞金医院微创外科正与本市相关高校合作研发持镜机械臂,它利用裸眼3D原理,通过眼部追踪技术让机械臂根据主刀医生视线,将镜头精准锁定肿瘤区域,并始终保持稳定图像!

这一创意正是来自郑民华与一群外科医生不定期碰头时的“吐槽大会”,大家针对手术等临床医疗遇到的问题一吐为快。这是创新外科医师俱乐部的前身。

例如,手术中的吻合器如同订书机,压得过紧会使血管坏死,压得太松则会出血,有没有可能改良“订角”长度与弯曲度?再如,淋巴结示踪剂虽有利于手术中更好进行淋巴结清扫,但它不能区分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能否有一种示踪剂只显示转移的淋巴结,从而实现更精准地摘除?

“临床医生最了解实际问题,有问题就有想法,有想法就要去实现。”郑民华说,吐槽点能变成创新的线头,持镜机械臂就是一例,即借助通过机器智能弥补人的缺陷。

手术做到极致就够了吗

郑民华希望,通过俱乐部把彼此探讨的形式固定下来,且孵化创新。这一动作其实来自手术室内部深层次的紧迫感。

就在本次研讨会期间,三位国际外科领域大佬到瑞金医院履新。今年初,面向全球的广慈引智教授计划启动,用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的话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希望以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全球医学人才进入瑞金医院,助力相关学科创新发展。

经全球招募与专家评审,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医院斯蒂夫·尤本克斯教授、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医院阿比·芬赫特教授、越南河内圣保罗医院结直肠外科琼·劳瑞教授接过聘书,成为瑞金医院胃肠外科及广慈引智教授计划首批外聘专家。

三位外籍专家到访后不约而同地谈到,越来越多欧美外科医生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参加培训,因为中国医生手术做得太完美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进一步创新技术、更好地关怀患者以及医生教育。”斯蒂夫·尤本克斯说。

确实,手术做到极致就够了吗?这疑问也在叩击着郑民华的内心。“外科的创新说到底是手术器械与技术的创新,我们需要在这方面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而不仅仅是手术数量、手术质量上的全球之最。”他希望,中国医生不应满足于跟随外国同行发明的手术方式、手术工具。

创新链条有望让外科医生的空想变现实

创新型外科医师俱乐部希望成为一个孵化手术室创新的起点。

斯蒂夫·尤本克斯说,他所在的佛罗里达州立医院,外科医生常和工程师、理工学院专家一起工作、讨论,“有想法就画图纸”,各种发明创造由此产生。这一紧密的工作模式在国外不少顶尖医院是常态,为临床手术解决诸多问题。

例如,腹腔镜的小小镜头,麻烦很多。阿比·芬赫特说,手术中,由于体腔温度和体外温度相差较大,当“冷”的镜头伸入“热”的人体腔内,水蒸气凝聚,容易形成一层雾,这就会影响医生的手术视野。大家想过很多办法,给镜头预热、用防雾油、碘伏擦拭。后来,有国外医生想到一个点子:使用气腹机。

郑民华解释,腹腔镜手术要建立气腹,即用气腹针在患者腹腔内输入二氧化碳,国外医生就利用气腹机在手术中建立腔内闭式循环,设定恒压、恒温,不仅可防水汽之雾,对于高频电刀烫烧组织时因高温产生的霾也可一并去除,成为手术中的“抗雾霾神器”。

腹腔镜镜头的另一问题是会沾染血污,镜头脏了,自然又会影响手术医生的视野。这回又是国外医生想到在穿刺器的内套管侧壁上衬垫一块小海绵,镜头可在管内擦拭而不用取出。

“这些问题我们都有,为什么国外医生能解决?因为他们的想法可以很快被付诸实践。我们不缺聪明的头脑,缺的是医研工一体化的良好平台。”郑民华说以腹腔镜举例说,这是融机械、电学、光学等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医疗设备,这种技术创新非医生单独所能完成。

在新成立的创新型外科医师俱乐部,不仅有国内外重量级外科医生,更有组织工程、材料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有高校工程师、器械企业、风投代表。郑民华说,融合创新链条的多种元素才有望让外科医生的空想变成现实,当让外科医生的“十八般兵器”都用得更趁手时,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微创的目标,让患者所受创伤更少、更小。


作者:唐闻佳 宋琼芳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突破前20名 女性发明家比例高于以往
【风从海上来】美丽港城大连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贴上创新“标签”
敬仰!96岁生日当天,他还奋斗在手术台上,手丝毫不抖,可手术台下却需要搀扶
敬仰!96岁生日当天,他还奋斗在手术台上,手丝毫不抖,可手术台下却需要搀扶
【最美中非故事】南苏丹医院里的一张“中国医生”名片
今年铁路暑运发送旅客再创新高 超6.5亿人次
文汇时评 | 以“创新链”为抓手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申城职工科创最高奖: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评选即将启动
开学季眼科门诊爆棚,医生发现“宅小孩”更容易变成“小四眼”
文在寅支持率不断下跌创新低
近200年中国医疗器械首登《柳叶刀》!上海自主研发火鹰支架获欧美医学界罕见一致高评价
11岁儿童误食硫酸致食道灼烧进食难,显微外科重建人体新食道
缓解开学焦虑,心理医生来支招
老年肿瘤能否采用微创介入治疗?医生说: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
上海医院来了机器人新员工!全国首批手术室机器人在仁济医院启用一年,大数据惊呆所有人
天天敷面膜,皮肤会更好吗?皮肤科医生告诉你五个真相
东航空保队员岗位技能大练兵“迎进口博览会,保安全”
专家观点 | 伊德利卜的命运主要取决于土俄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邱蔚六:这位享誉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的中国医生经常对学生说,我是个“土鳖”不是“海归”
【中国梦·践行者】援疆医生:带着广州嘱托 洒下壮志豪情
这样喝水,你将亲手“毁掉”自己的肾!医生从不这样做
上海教师队伍建设把好“四关”成效显著,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良师
教师节政策“礼包”来了!上海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文汇时评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
威尼斯落幕—欧美电影节:“主动选择”优势正在递减
领发票就像ATM机取钱一样方便,一项发明减少出租车发票外流克隆车风险
【风从海上来】创新谋发展 魅力上海展新颜
近视激光手术并非一劳永逸,近视患者一生最多可承受3次手术
发现肺癌就直接送手术室切一刀吗?手术对器官最小程度的损伤才是肺癌微创治疗的目标
又相信爱情了!七旬奶奶变身“发明家” 只为患病老伴干净体面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