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育人还是育分”“选人还是选分”的现实困境,应该坚持全程、全员、全学科育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育德能力提升工程重点由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向全体政治教师和德育骨干延伸,由主导学科教师向全体学科教师延伸,由党员骨干教师向团员青年和高中优秀团员学生延伸。
师德师风建设是长期任务,必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我们形成了师德师风建设联席会议、12345热线及信访每周研判、“一月一查”、政风行风监督、两代表一委员评议、第三方社会满意度测评、师德师风问题约谈制度、通报问责制度、激励表彰机制、教育与党建融合督导等十项制度机制。
《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时代上海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师说、新的任务,也激励普陀教育在“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和人才强教”发展战略引领下,进一步认清使命责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作出新的思考和行动,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最受羡慕的职业。
根据最新的意见要求,加强教育系统“一校三中心”建设,形成强化教育培训、研究、督导、服务功能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区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期评估,更高质量落实十三五人才专项规划,制定第五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好推进教育强区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在完善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人才梯队、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上下功夫,打响一校名师与全区全市乃至长三角、滇黔藏等对口支援地区共享的上海教育品牌,推动教师走在改革前列,塑造敬业奉献、开放共享、现代教师新形象。普陀区教育局与阿基米德FM广播平台合作,联合开发了“名师E课”共享精品课程直播栏目,2017年以来,共计开讲569节课,包括29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在内共近500名教师参加,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在共建共享共育过程中倡导公平、公益、公开、公认的教育质量观、教师观和评价观。
要强化高端引领,推动名师名校长率先示范,走在改革最前列。普陀区已形成了一支由1000名区级骨干教师、200名市名师后备人选或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全区正高级教师8名、市特级教师25名、市特级校长(书记)10名(不含正在公示的4名)。优秀的教育人才队伍为推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观点5】让优秀的人“入队”,让“入队”的人更优秀
李百艳(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
《实施意见》不仅充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精神,而且突出了上海城市特点,具有鲜明的卓越导向——让优秀的人“入队”,让“入队”的人更优秀,让教师有获得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上海《实施意见》中提出“聚焦高水平再出发,打造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建立“系统、科学、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明确了到2022年与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上海教师队伍水平达到“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一流水平”。毫无疑问,这样的上海品位主要是基于上海教育质量的总体高水平提出的。
上海一贯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双名工程”,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建设各种层次的培训基地,为高端教师的培养搭建出国研学、“讲台上的名师”、著书立说等展示与交流平台,一年一度开展暑期校园长大培训,交流展示项目研究成果,聚焦教育重点、难点、生长点……十几年来,全市培养了一大批名师名校长,提升了上海市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实施意见》当中最让人心动的还是开放灵活的培养管理机制。市、区两级教师教育平台、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深化双名工程,“高峰计划”“攻关计划”“种子计划”“跨学科、跨校、跨区域”团队建设等灵活的“满足教师个性发展”为导向的培训机制,让我们特别期待教师专业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与之配套的优化中小学教师配置岗位标准和机制、完善校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举措,以及教师工作联席会议,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单位、民间组织出资奖教等灵活的制度,使教师内在职业精神的焕发与外部人事政策的支撑相互作用,必将带来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魅力的提升,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一种职业不再遥不可及。
【观点6】立德树人,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廖青(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8年新教师)
最近,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出台,这让我们感到很振奋。作为一名党员新教师,同时肩负培养师范生的任务,我时常感到责任重大,这份实施意见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如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让我对教师未来发展的前景倍感鼓舞。
在全面深化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的同时,上海还加大对师资博士后的培养力度,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我本人即在学院前辈的大力推荐下,选择进流动站做师资博士后,现在已经顺利出站和留校,事实证明,师资博士后制度大大加速了我的专业成长,让我顺利实现了从博士生到大学教师的过渡。
《实施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专业学科优势,推动市属师范院校加快发展,创造条件进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范围,为培养优秀教师提供支撑,在生均拨款标准、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支持举措。这使我感到在师范大学从教更有动力,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充分利用所在平台的优势,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有计划、切实际地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做些事情。
《实施意见》不仅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了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也在提升专业素质中明确了完善高校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的具体举措,更明确了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工资收入保障机制等制度保障,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教师关心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路径。
【观点7】不忘求学问道初心,争做“四有”好教师
孙梦依(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见习教师)
入职伊始,我读到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能够在职业生涯的开端读到这一份文件,我由衷地感到幸运。这份《实施意见》既使我再次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育德的庄重使命,更使我坚信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在这份《实施意见》中,我读到了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在师德师风和专业素养两方面的殷殷期盼,这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师德师风修养来说,教师的本职是育人,而一个大写的人,德才兼备,德字在先。因此,立德修身、修己律人是教师永当修行的课程。
从教师专业素养来说,虽然我是新鲜出炉的文学博士,但是开学没几天,面对课堂上学生灼灼的求知目光,我就已经感受到内心涌起的深重压力,让我只想将世间最宝贵的、最真诚的、最温暖的,都奉献给他们。
这份《实施意见》中,我还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于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深切关怀和种种努力,这些都使我备感温暖。教师是阳光下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相信,这份《实施意见》能使教师减少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身为教师队伍的新成员,我既备受鼓舞,也更感受到身处其中须承担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樊丽萍 张鹏
编辑:樊丽萍 张鹏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