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我国再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江豚成功,快来看看小江豚的“百日照”

2018-09-11信息快讯网

13年!我国再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江豚成功,快来看看小江豚的“百日照”-信息快讯网

▲江豚妈妈带着小江豚在饲养池里游曳

今天,我国第二头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的小江豚满百日了。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为这头雄性小江豚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庆祝活动,祝愿它健康成长。

长江江豚是已经灭绝了的“长江女神”白鱀豚的表亲。作为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长江江豚如今已仅剩约一千头。2005年,水生所在全球完成了首例人工饲养长江江豚的成功繁殖。这13年间,他们不断摸索经验,终于迎来了第二头健壮小江豚。长江江豚人工繁育项目负责人、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头小江豚的顺利繁殖与存活,为今后的江豚人工繁育带来更多经验,将有望提升今后江豚人工繁育的成功率。

科研人员悉心呵护下,江豚母子健康

今年6月2日,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一头雄性小江豚顺利降生。目前这头小江豚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而且开始出现频繁的捕鱼行为。从母子关系、哺乳行为等多方面的监测情况判断,该江豚成活的概率极大。

它的母亲是一头2011年从鄱阳湖引进的雌性江豚,名叫“福七”(F7),今年9岁。去年8月,水生所科研人员通过B超检查发现福七疑似怀孕。

当福七被确认怀孕后,待遇立刻全面升级。科研人员为她准备了她最喜欢吃的小鲤鱼搭配精挑细选的鲹鲦鱼,为她专门新装修了位于繁殖厅的“产房”,还每天观察记录她的怀孕状况,定期给胎儿做B超检查。

13年!我国再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江豚成功,快来看看小江豚的“百日照”-信息快讯网

▲小江豚正依偎着妈妈福七在饲养池内“散步”

2018年6月2日凌晨1点零1分,已减少进食、漂浮水面近一天的福七开始分娩。清晨6点多,当小江豚娩出时,意外发生了——脐带没能自动断开,幼豚无法自动出水呼吸。此时,两位训练员马上跃入水中,用手将小江豚轻轻托起。这时,脐带才最终断开,新生幼豚得以出水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的空气。

新生小江豚体长约为75cm,估计体重在6.5kg。小家伙刚一出生,就“闯劲”十足,像一个小炮弹一样到处横冲直撞。幸好福七的母性很强,尽管这是她第一次分娩,她很快就自如地带领并保护小江豚游动,极力避免小江豚撞到池壁。

小江豚前三个月的生长非常迅速,营养需求也越来越大。训练员通过增加饲喂餐数,调整活饵比例来保证豚妈妈的营养。一个月后,小江豚越来越活泼,在水池里吐水、捕鱼、跳跃、追逐,很是欢乐。满两个月后,小江豚开始进食小鱼,进入混合营养期,不仅经常主动向训练员讨鱼吃,甚至还抢妈妈的鱼吃。

模拟“母乳喂养”难关有待攻克

水生所白鱀豚馆于1996年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并成功建立了我国唯一一个小型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殖群体,为该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郝玉江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摸索,已对江豚在人工环境下的生长、交配、妊娠、生产,以及产后护理技术有了相当了解,为长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现在的最大难点在于幼豚的人工喂养。”郝玉江说,江豚的哺乳好像飞机的空中加油,而且频率特别高:幼豚每小时要哺乳4-6次,每次只有几秒钟,相当于约十分钟吃上一口奶。这是传统人工喂养方式难以做到的,“人工哺乳则需要训练员将幼豚从水中捞出进行哺乳,这与自然哺乳状态完全不同。”

13年!我国再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自然繁殖江豚成功,快来看看小江豚的“百日照”-信息快讯网

“如果母豚身体健康,可以喂养照看幼豚,那么幼豚的存活率就高。反之,幼豚成活几率会大大降低,人工喂养介入十分困难。”他说,除了哺乳方式外,江豚的人工乳配方也有待摸索,这也是人工介入喂养小江豚难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当前长江中生活的唯一的哺乳动物和食物链的顶端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维护指示并反映着其繁衍栖息地——长江的生态健康状态。这也是数十年来长江江豚深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如今,世界首头人工繁殖的江豚“淘淘”今年已13岁,正值壮年。郝玉江透露,它是目前长江江豚人工繁育的群体中最重要的雄性繁殖个体之一,“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让更多小江豚在人工环境下能繁衍成功。”


作者:许琦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让长江容得下“江豚之重”(现场评论·我在长江·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让长江容得下“江豚之重”(现场评论·我在长江·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夏日走转改·你的欢乐,他的汗水⑥ | 野生动物园饲养员:照顾金丝猴,让它们吃好还要玩好
中吉联合考古取得阶段性成果,红河古城遗址首次精准测绘获成功
双曲线一号商业亚轨道火箭成功发射
人工智能大咖9月云集上海 敢想、敢问!李彦宏邀你现场来提问
“壮美黄河行”之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栖息的天堂
人类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形成元素周期表,人工智能程序只需两小时!斯坦福教授谈哲学、数学与区块链
喜马拉雅余建军:梦未尽,心未死,“充满理想+立足现实”创业更易成功
机器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新课题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 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完美肌肤的秘密!《自然》杂志:干细胞新技术可将伤口变成完好皮肤,或还能帮助抵抗衰老
迎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互联网巨头缘何纷纷抢滩上海
迎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申城递上邀请函:来人工智能公园看未来
“非洲需要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30多个非洲国家驻美使节庆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
金正恩再次会见栗战书,并为中国党政代表团举行欢迎活动
【风从海上来】创新谋发展 魅力上海展新颜
“探访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系列报道③ | “变脸”带来欢笑 “觅影”拯救生命
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
2020年,请别再在《自然》《科学》发文,欧洲11国联手对抗老牌期刊
小小结石差点断送一枚珍贵移植肾,仁济医院专家成功取石保肾
人工智能与金融相遇,复旦教授研发金融AI助手获“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
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如火如荼,正给监管带来全新挑战
迎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上海西岸,在人文气息中展现最前沿科技
保护视力就是忌屏?专家说:错!接受足够的自然光才能预防近视
上海一市民将十件标本捐献给上海自然博物馆:“博物”非一日之功,“大美”需社会同建
沪第二批27个基本管理单元年内完成功能建设
习近平主席赴俄罗斯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一位戒毒成功者特殊的“反哺”:戒毒后,他成为了优秀禁毒志愿者
探索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之路
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成功举行
哈啰出行携手阿拉善SEE 一骑点亮江豚的微笑
喜报!全球圈养的“国宝”大熊猫有548只啦!今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创历史新高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