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纽约时装周的中国品牌,空前庞大的矩阵里几家做了划算生意?
▲2018纽约秋冬时装周上的李宁
时下,2019纽约春夏时装周正在举行。细看时装周官方日程,不难发现今年华人品牌展示占时装周总量四分之一,涉及华裔设计师品牌及中国品牌共有 33个。既包括波司登(Bosideng)、江南布衣(JNBY)、森马(Semir)这样的中国知名时装品牌,也有王陶(Taoray Wang)、陈安琪(Angel Chen)等新锐设计师品牌,而吴季刚(Jason Wu)、王陶(Taoray Wang)、兰 玉 (Lan Yu)、薇 薇安·胡(Vivienne Hu)等已是纽约时装周的“常客”。
中国品牌数量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感叹如今纽约时装周中国风劲吹。
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流失了诸如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普罗恩萨·施罗(Proenza Schouler)、汤米·希尔费格(Tommy Hilfiger),维多利亚·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等重量级“老客”,行业内对纽约时装周地位和重要性的也有所质疑——中国品牌大量进军纽约时装周,究竟是中国风设计拥有时尚话语权的信号,还是纽约时装周多样化文化特征减弱的前奏?
中国品牌能从纽约时装周得到什么
众多中国品牌亮相纽约时装周,迈出国际化的一步,自然是好事。但是业界专家认为,一个国产品牌是否能够成功晋级为国际化品牌,其衡量指标并不在于是否参加了时装周或是走秀。纽约时装周“中国日”主办方代表方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品牌是否真正“走出去”,仅仅亮相天桥肯定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考量——如看其是否在其他地域有商业发展,比如是否有自己的零售网络、分销商以及能否在本地拥有自己的客户群体等等。
▲中国设计师品牌王陶
“如果从这个指标上来衡量,参加本次纽约时装周的十几个中国本土品牌(非华裔设计师品牌)中,有一部分确实已经在北美打开市场,拥有了零售网络、商业合作伙伴以及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但是还有一些并未达到上述的标准,还谈不上真正走出去了。”方涛说。
很多业内人士都记得在2018纽约秋冬时装周上,国产运动老牌李宁曾惊艳亮相。在随后的3月份,李宁的股价持续走高,于3月13日午间报出8.08元/股的六年来历史最高价,相关分析称,李宁之所以能有如此表现,纽约大秀和相关系列的预售热潮功不可没。时尚设计评论人林剑表示,相较于巴黎、米兰等 “老牌”时装周的高门槛,最 “年轻”的纽约时装周是中国品牌进入国际时尚界的理想型“敲门砖”。中国本土品牌、新晋独立设计师品牌能够在纽约时装周上亮相,潜在的利远远大于弊。
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通过参与到海外主流时装周,最大的收益莫过于能获取当地市场买手、媒体资源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其商业发展。如新锐设计师品牌陈安琪 (Angel Chen),从 2017秋冬系列开始曾在米兰时装周连续发布三季作品,且之前曾在伦敦、巴黎开放过展销厅,而本季转战纽约,旨在进一步开拓北美新市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相较于欧洲经济放缓的市场,纽约时装周的开放度和活力优势显著”,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安琪认为不必固守时装周的等级高下,而应该用市场的“硬实力”说话。
▲中国设计师品牌陈安琪
设计师Calvin Luo认为,从制作公司、公关公司、经纪公司等层面来说,纽约的时尚产业链非常发达,同时具备包容性与多样性,在纽约兼具国际性的一线大品牌、顶级商业品牌,也有独立设计师品牌,而且美国本土媒体数量多,有利于提升品牌曝光度。
相对年轻的独立设计师品牌需要更多机会扩展商业版图而言,已有一定规模的国产服装品牌则更多寻求品牌升级。近年来,包括太平鸟、李宁、梅花运动服、ME&CITY,海澜之家等国内品牌,无一都靠着设计更新、形象升级、推出子品牌等手段,吸引新的年轻客户群。而纽约时装周是这场升级之路中,最理想的一站。
“井喷”纽约之后,巴黎、米兰还远吗
今年一众中国品牌“井喷”纽约时装周,究竟是个例还是即将成为一种常态?业内人士认为,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品牌加入到纽约时装周,但能否借势“火”至伦敦、米兰、巴黎,还未可知。关键在于,纽约时装周绝非一劳永逸的“万灵丹药”。林剑认为,对于那些准备并不充分的品牌,亮相纽约时装周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想获得显长远收益恐怕比较困难。
▲纽约时装周的“常客”兰玉
林剑认为,这一季的中国品牌在纽约的“井喷”,应该只是个例。“去纽约,肯定要对自身品牌有个预期,究竟就撬动国际形象、拓展北美市场,还是带动本地线上以及线下的销售,都要有个策略性的准备。”他说,“参与纽约时装周的中国品牌肯定会越来越多,但会更趋于理性,不仅仅只是时装秀,会选择展会、展销厅、表演等多种更适合自己品牌的形式。”
方涛则认为,在四大时装周中,华人设计师品牌参与的比重都在逐年增大。今年纽约出现的中国品牌 “井喷”现象,并不足以让人乐观。虽然有不少商业性质的中国品牌与独立设计师品牌纷纷亮相纽约,但实际上“时装周大大小小的活动总共超过三百多场,华裔设计师的比例只占十分之一,从总量上看谈不上真正占有很大的份额。”方涛说, “但是中国设计师和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跟国际媒体和买手的交流越来越多,对话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应该说,这是很好的开始。”
作者:李硕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