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中国脑计划”写一本高级科普读物,蒲慕明院士想破了脑袋……

2018-09-16信息快讯网

为了给“中国脑计划”写一本高级科普读物,蒲慕明院士想破了脑袋……-信息快讯网

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18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暨上海科普电影周启动仪式上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正在领衔编撰一本与“中国脑计划”相关的科普书籍,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一年,目前编写工作尚不能令他满意。

“中国脑计划”相关科普读物的编写难度在于这是一本包含了脑科学、脑疾病、类脑研究等研究范围的科普书籍,迄今为止还没有哪本神经科学相关科普读物在这个尺度上做过阐述,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相当于要把认知功能神经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科学,以及它们与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写得透彻、深入、又能让外行看懂。

为了写好“中国脑计划”相关科普读物,蒲慕明组织学生翻译了英国神经科学家斯蒂芬·罗斯十年前所写的科普著作《大脑的未来》。史蒂芬是蒲慕明认为的神经科学领域最好的科普作家,他还没有看到过哪个人写神经科学的现状和前景比斯蒂芬更好。

写科普文章比写论文难,蒲慕明从大学时期就这么认为。大学期间,他曾先后两次接到导师交给的翻译国外书籍的任务——一本是《汤普金梦游记 : 近代物理探奇》,另一本是《趣味的科学实验》。因为翻译的成功,他收获了赞扬,萌生了对科普的兴趣,也深知要写就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之不易。

迄今为止,蒲慕明已经翻译了四五本外国科普读物,他认为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普作家,不妨从翻译外国科普大师的作品开始做起。“你要让不是你所在专业的人知道你在说什么,是需要技巧的,这种技巧是需要学习的。”蒲慕明说。比如在《汤普金梦游记 : 近代物理探奇》中,天文和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借用一位银行职员的视角,解读近代物理发现。读者和主角一样都是科学门外汉,因此阅读起来会特别有代入感。

蒲慕明认为,国内高级科普读物市场缺口很大,所谓高级科普读物,就是给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人看的科普书籍,比如“中国脑计划”相关科普读物就属于这一范畴。在国外,这些书往往是畅销书,因为它并不仅仅告诉人们科学上有什么新的发现,而是向公众传递一种思维方式,这比普及知识更重要。

作者:沈湫莎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化视点 | 为一本书找到只属于它的装帧设计
【改革开放看江西】在开放中让更多人成为中国故事传播者
逝者 |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逝世,琴声感染过无数人
美国150家行业协会呼吁勿对更多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听王洛勇、潘健华等大咖讲艺术的故事,上海戏剧学院《艺术中国》在线课程上线一个月就有2万学生选修
致敬,上海教育功臣丨邱蔚六:这位享誉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的中国医生经常对学生说,我是个“土鳖”不是“海归”
科普诗词大会、奇妙科学体验日……2018“全国科普日”活动本周六开幕,近3000场科普活动,97%选在社区
上海“全国科普日”|一元看《我们诞生在中国》!你们要的科普电影抢票链接来了
市民“奔跑吧”拉开全国科普日序幕,与上海光源合影发朋友圈才算“打卡”
BBC经历1000多次出海才拍摄到前所未有珍贵画面,上海科技馆最新上映两部科普大片
全民共享科技创新——2018全国科普日见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之路
上海首个人工智能辟谣机器人亮相上海市“全国科普日”
《小偷家族》里的奶奶去世了,谁还能成为是枝裕和的“御用奶奶”
建校60周年!少年班校友马东敏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
上海陆家嘴成为中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功能为特色的改革开放新地标
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
举止文明与素质高低不应成为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中国游客的理由
中国空降兵,生日快乐!
全民共享科技创新 ——2018全国科普日见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之路
科普阅读马拉松“磨”出专注力,享受当一名训练有素的读者
央视《加油!向未来》点击超三亿,物理系学生成为“新偶像”,这一次科普赢了!
一本值得关注的交互动效书
《见字如面》制作团队带来新节目《一本好书》:观他人之演绎,思自己之人生
《上新了!故宫》《一本好书》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蓄势待发
罕见!两种《低欲望社会》撞脸,同一作者竟出“同一本书”?
助力 “中国脑计划”,亚洲最大精神卫生机构宣布将全力攻关精神障碍临床研究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