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长过程中塑造出的价值观、理想、自我期待,都会影响自己如何扮演父母的角色。高淑贞分析,父母最难抛开成绩魔咒,如果是重视功课的父母,就无法忍受孩子成绩不好或不努力争取好成绩。
“因为那是父母不熟悉的人生。你期望孩子走一个圆满顺利的人生,就是功课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但如果孩子的人生没有按照世俗社会或你期望的方向发展,你就会有很多灾难式思考,你会不放心、焦虑,这种焦虑会影响亲子互动。”高淑贞点出很多亲子冲突背后的误区。
许多父母也无法切断自己与孩子成败间的关系。在“已经给他们最好的,为什么还这么不长进”的抱怨里,往往反映出父母自己的野心。
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咨询研究所教授柯志恩,在自己的著作《哪个妈妈不抓狂?》中诚恳反省并提醒大家:父母常在不自觉中想“通过孩子,活出一个完美的自己”,当年不敢承受的挑战,或已享有的荣耀,都希望在孩子身上重生,因为“培养孩子”比“面对自己”容易多了。
所以,许多看似是孩子的问题,有时追根究底却可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但如果反向思考,把亲子关系当成彼此学习成长的历程,孩子功课低落、不专心、挂在网上、晚归等问题,只要处理得好,都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也唯有当容许彼此有犯错空间时,亲子互动质量才有机会改善。
想真正享受美好、健康的亲子关系,建议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认知:
1.先做自己,再做好爸爸好妈妈
扮演父母角色的同时,永远不要放弃做自己。当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冲刺奋斗时,对孩子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他不用为你感到亏欠、遗憾。不要为了做完美的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全部。“因为没有人可以在委屈的关系中得到真正的幸福。”高淑贞说。
了解并接纳自己的个性、极限、能力、缺憾及不满足,调整自己的生命优先级,想清楚自己人生选择的后果。爸妈要先照顾好自己,才有能量去给予、去照顾别人。身心俱疲的状态绝不可能有好心情。
每天要给自己一点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去察觉自己身体的情绪。“情绪是一种信号,背后有一层更深的语言,去了解那语言,去接纳、理解自己的愤怒和焦虑。”马偕医院协谈中心咨询心理师曹淑华建议。
如果可以,让自己带着笑容出门,带着笑容回家。回家前,父母请敏感地体会自己的情绪指数。若以0到10计分,当发现自己当天的情绪在5分以下,就先不要处理任何事,不要去管另一半和孩子,先处理自己。累了就先去泡澡、喝杯花茶,或血糖低时吃点巧克力,让自己的能量恢复。
2.欣赏取代挑剔,感恩取代抱怨
提醒自己,要做亲子关系正向循环的起点。接纳并欣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须复制你的生命经验,这样才能开始欣赏彼此不同的地方;而孩子也会在你的欣赏中,找到他的独特本质。
用感恩的心情去看待自己扮演的父母角色。因为这个角色,让你得以享受“单纯给予爱”的快乐和愉悦,当你是心甘情愿、是为自己做时,孩子也会因此受惠。
在卢苏伟家里,任何服务都是一种荣幸、一种福分,都值得特别感恩和珍惜。做任何家事时,干活的那个人,都一定谢谢家人让他有这个荣幸替他们服务。
有一次他演讲到很晚,回到家中已经很累,发现太太也已经累得睡着了,但洗衣机里的衣服还没有晾上。他难免抱怨地去阳台晾衣服。
晚风袭来,他突然想到:“能够为亲爱的家人服务,实在是很大的荣幸和福气,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太多了,总有一天会是最后一次,就像孩子从小到大接送也不过到高中,大学就不需要了……”
想着想着,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卢苏伟不是教徒,但是他身体力行,用珍惜感恩的心来服侍自己的家人,就会简单得多,情绪就不容易波动。
3.冲突过后,示范关系修补的人际智慧
在亲子日常冲突里,重要的不是父母在当下做了什么,而是事后做了什么。高淑贞建议,父母在情绪平稳后,可以和孩子分享,为什么自己那样在意和生气?
亲子相处,也是在学习彼此相处的人际智能。爸妈在生活忙碌时,也可以向孩子强调,此时此刻并不适合讨论事情。孩子在重复的过程中,渐渐会学习到关照父母的状态。
最后,高淑贞提醒,除非处理的行为很表面,否则改善亲子关系,没有速成做法。任何专家给的建议,不能期待尝试了一两次就立即有效,要多给新方法一些时间,给自己多一些耐性。
“如果你让孩子对你失望了三年,起码也要给他一年时间重新认识你。你关怀他一次,因为他没有响应就失望;但你曾打他十次巴掌,为何关怀一次就要他立刻响应呢?”高淑贞反问。
“亲子关系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是一辈子对彼此的祝福,是人生受挫时滋养的来源,”高淑贞说,“任何冲突,都不要以付出亲子关系为代价。”
要当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还是要当压力的来源?父母的选择应该很清楚。但是要坚持这个选择,是父母一辈子的功课。
戒吼便利贴
扮演父母角色的同时,永远不要放弃做自己。当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冲刺奋斗时,对孩子也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他不必为你感到亏欠或遗憾。
不要为了做完美的爸爸妈妈,而为孩子牺牲全部。因为没有人可以在委屈的关系中,得到真正的幸福。
摘自《戒吼妈:挑战21天不生气的教养提案》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自北京青年报、搜狐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