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问题企业占总量2/3,新金融需要有效的风险监管
截至上周五,中国P2P行业累积企业数量6560家,问题企业数量4664家,问题企业数量超过总数的2/3,整个行业的健康成活率不到1/3。在昨天(19日)的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海地区活动网络安全分论坛现场,上海数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TO(首席技术官)马海兵说了这组数字,解析新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
分论坛的主题是“金融科技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正好近期以来大量金融平台爆出问题,影响成千上万投资者。马海兵分析,新金融风险的产生,客观上是因为很多闲散资金希望获得高收益的回报,小散户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但投资的业务都是高风险业务,“都是次贷甚至是次次贷业务,传统金融机构不会涉及的领域,所以新金融行业本身风险很高。”主观原因则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使得非法集资违规成本较低,不法分子容易铤而走险。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金融稳定,但金融监管还有很多实践性问题需要探索,比如监管模式是分业还是混业,是审核还是备案,自律还是他律;监管各方的利益如何协调,如何处理好监管和创新的问题等等。”马海兵认为,目前新金融监管存在几方面问题:信息匮乏、利益冲突、对象不明、手段单一、人员短缺、监管缺失。对象不明,是指目前监管以属地监管为主,问题企业在哪经营监管责任就在哪个地方。如何甄别、发现、监测异地经营企业是个大问题,有的属地监管部门甚至不知道辖区有多少新金融企业,监管对象是不明确的。
“我们希望建设一个新金融的监管平台,作为枢纽,把监管方、金融机构、从业者、社会四方融合到一起,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马海兵说,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新金融风险监测体系,既是监管部门、投资者的需求,也是新金融机构的需求,“很多新金融金沟是拥抱监管的,但是没有一套标准。同时广大投资者需要风险信息和风险教育。”
此前,上海市杨浦区金融办曾与上海数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同建设“新金融风险综合监测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正是基于大数据技术技术,提供针对新金融行业的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分业监测、量化评估、风险预警等全流程的处理,提供快捷的信息查询和分析研究功能,提升区域金融维稳水平。
平台具备几个功能:第一,数据可视化,能够以可视化方式监测风险水平;第二,可供综合查询,允许使用者在各种维度上进行风险企业查询;第三,针对企业制定风险评级报告;第四,有一套风险建模系统,给不同的企业进行风险建模,在企业发生问题之前及时对高风险企业进行预警。
平台数据从哪里来?源头主要有四个:第一,政府公开数据,工商数据、金融数据、社保数据都属于公开数据;第二,新金融机构数据,包括人员信息、产品信息、主体信息等;第三,第三方数据,包括行业数据、第三方征信数据、协会数据等;第四,互联网数据,这部分数据是海量且易购的,可以采自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等,凡是可能发生“爆料”新金融风险的地方都是信息来源。借助这一平台,各方能够掌握存量企业信息,实现源头把控,建立一套黑名单系统,对黑名单之上的企业及关联企业建立防火墙。一旦出现问题,也能让司法、工商等机构快速介入,联合处置。
作者:钱蓓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