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2018-09-22信息快讯网

作者: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

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

中秋节的时代价值-信息快讯网

兔儿爷 作者供图/光明图片

【一】

中秋是传统大节,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是团圆庆贺。中国节日时间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月,常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亮。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宋·林光朝)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中国人的心态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自然。

中秋在传统的四大节日中,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很大。部分原因是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民众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为四季庆赏的大节之一。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这种需要重点体现在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上。

拜月与赏月

与西方社会对太阳的崇拜完全不同,中国人的许多节日都考虑了与月亮的对应关系,中秋节是中国人对月亮进行特别崇拜的节日。中国传统文化对月亮情有独钟,月亮始终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人们在静谧的夜晚与月亮对话,将月亮看作上天对人事的见证,认为月亮能够带来人生的幸福,这种人生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情感。

中秋拜月习俗,今天虽存在于局部地区,但已不广泛流行。月亮在今天已失去昔日的神性光辉,月亮神话成为愉悦精神的口头作品。其实古代拜月习俗,今天可以进行有效转换利用,如果将虔诚的叩拜变为一种特定的趣味化的游戏,拜月活动就可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比如拜月祈福、拜月问姻缘、拜月求平安等,可以作为一种生活愿望的表达,在嬉戏中获得一种心理满足。

中秋赏月是自古至今普遍流行的节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月光如水,人们沐浴在洁净的月光中,获得身心的愉悦。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赏月节俗在今天尤有意义。传统的赏月集中在亲人与朋友之间,明月印证着家庭亲情与朋友的友情。在社会工作联系日益紧密、人心却日渐疏远的今天,中秋赏月应该成为凝聚社区民群的机缘。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中秋是青年男女相恋、缔结情缘的日子,“走月亮”“踏月亮”,月光下的浪漫,远胜于歌楼舞榭。

天上月儿圆,地下人团圆,人们利用难得的秋天明月,素心对月,各抒情怀。从近年流传的手机短信微信中不难看出,中秋这一特殊的节日习俗已成为都市人表达亲情友情的重要契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对于喧闹的都市居民来说,是一次精神洗礼,人们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享受着回归自然的乐趣。

共享秋收的喜悦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与时令瓜果是中秋节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实,也是民间享受节日亲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们以家庭团聚的形式,分享这些象征劳动成果的美食。

明清以来民间社会中秋节馈送月饼习俗流行,人们在相互馈送月饼等节物的过程中,融洽了亲友、邻里等家族关系与社会关系。当代社会,传统中秋节俗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馈送月饼的节俗,月饼成为中秋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将中秋节称为“月饼节”。旧时月饼多为百姓自家手工制作,后来在城市出现了专业作坊,月饼的制作专业化。商家巧妙地利用节日的卖点,生产各式各样的月饼,推销给千万家庭。

月饼的商业化给人们的节日生活提供了便利,商家与媒体联手的宣传也在相当程度上营造了现代中秋节日的气氛,对于传统节日来说,这种周期性的宣传活动是有益的。但是,节日的商业化过程不应该牺牲节日本身具有的多重文化内涵,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应该协调。传统节日的价值在于它能凝聚民族、国家、社会的人心,它不能用纯粹的商业利益来衡量。我们应该将月饼放在中秋节俗文化环境中,让它充当精神的载体,而不是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尽管品尝月饼的美味也同样是重要的节俗活动。中秋之夜,人们无论是在相守一处还是远隔千里,都可以在同一时节、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征团圆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分享亲情与友情。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要,已经不在最紧要考虑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实这也是我们传统中一向具有的,只是近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而现在,节日中的真情与意义正在民众生活中回归。

团圆庆贺

团圆庆贺是中秋节俗的主旨。天上圆月,人间团圆,圆满是人们希冀的生活目标,团圆是中国人特别追求的一种人伦境界。春节、元宵等节日都有不少节物表达着团圆的意象。中秋在岁时节日中尤重团圆,古代就称它为“团圆节”。

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活中的理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能真正地实现这一理想,但中国人都怀有这样一种心情,这种心情就通过节日习俗来表达。圆润的中秋明月,就给国人一种精神提示,以天上的圆月来促进人事的团圆。古代中国有不少征夫、商贾、官员、文人因为职责或生计,远离故土,中秋夜的圆月唤起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对亲人的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代社会,中国的人口处于大流动大迁移的状态,成千上万人离开熟悉的故乡前往陌生的异地,人们对故乡的依恋,可以从前几年流行的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中体味。因此说中秋节团圆习俗,以及利用这一节俗表达一种思念的情绪,缓释游子的乡愁,这在当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生活服务价值。在中秋的手机短信微信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团圆,有情人的私语:“玉兔,嫦娥,桂树;美白,漂亮,芳馥。明月,清风,十五;相思,团圆,遥祝”;有对亲人的祝福:“一年中秋又来到,远在他乡的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祝家中的亲人们永远幸福安康”;由家事想到国事,“月圆家圆人圆团团圆圆,国和家和人和和气满堂。华夏九州同祝福,中秋两岸盼团圆。”当然更多的人能够面对面地享受到团圆的快乐,他们利用中秋节日弥补平时因工作对家人在情感上的欠缺,欢笑团圆:“月儿圆,人团圆,举杯仰天遥祝: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

中秋节的时代价值-信息快讯网

博物馆里收藏的民国(左)和清代的中秋月饼印模 作者供图/光明图片

【二】

传统节日体系建设,是中华民族文化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需要。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如何使它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与衔接,需要在如下三方面努力。

一是确认中秋节作为秋季大节的社会地位,将中秋节定为秋季长假期。

中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节俗丰富,贴近人民生活的本性,体现人与自然协调的理念,是全球华人共享的传统大节,是创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周期复现的形式,强化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同时中秋还是东亚多数国家共享的节日,中秋节日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因此,将中秋作为秋季大节,并给社会假日,让人民有时间、有闲暇来品尝秋天丰收的成果,这对于社会的良性运行、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二是传承中秋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

由于多种社会原因,传统的中秋节俗在传承中出现断裂,因此目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修复或重建节日传统,复兴传统节日中具有积极意义的节俗。同时对不合时宜的旧俗予以放弃或置换更新,并根据社会民众的需要,增添新的习俗内容。在城市,可开展社区赏月茶会,给社区民群创造交流的机会和气氛,以融洽社区邻里关系。可举办中秋赏月游园活动与大型灯会、诗会,露天歌舞晚会等,以丰富中秋活动内容,增强节俗的娱乐性,趣味性。在农村,可沿袭传统的丰收庆祝游行方式(广东佛山称为秋色赛会),表达民众欢庆丰收的喜悦。

三是将中秋节作为调整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活动日,鼓励人们团聚庆贺,以此缓解春节人口集中流动的社会压力。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细胞,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中秋是亲人团聚的节日,亲人的团聚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家庭意识,家庭意识往往与义务、责任感有着密切联系。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传统节俗的优势,顺应民众的诉求,实现社会人事的和谐,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秋亲人的返乡团聚,对于当今城乡人口大流动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春节假期人口集中流动的交通运输压力,及其他社会服务压力。对于农民工的工资也可以通过中秋节的传统结账日的形式,使它不至于拖到秋后,在年前造成集中的资金压力与社会安全压力,化解社会矛盾。

总之,中秋节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服务与调节功能,这种功能是我们通常所谓的长假不能替代的。因为它在中国民众生活中流传了近千年,跟中国人有着密切的精神联系。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传统节日中所传递的精神传统,将它视作当今民族文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以建构更加适合民族性格、更贴近民众心理的民族新文化。同时在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节日新传统,以实现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协调,达到社会均衡发展的理性状态。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22日 05版)

近20部曾入围国际电影节的VR作品登陆上海,这个商场正开启观影新体验
“一网通办”移动端App新版上线,上海市民办事进入“指尖时代”
“时代楷模”海口舰官兵讲述“深蓝利剑”精彩故事:多国海上演习中,首发二发命中三发靶沉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这里缘何成为全球机床巨头驻扎密度最高的地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经济日报评论员:中俄关系进入更高水平更快发展新时代
上海市中秋戏曲晚会下周六举行
预计发送旅客3390万人次,“双节”长三角铁路中秋国庆运输方案出台
中秋佳节,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
人民网评:中秋,放下手机听听祖先的叮咛
他们也过中秋节(家·中秋)
一粒米的故事
宋丹丹继女赵婷导演《永恒族》,能否挑战《复仇者联盟》?
一年内两次“易主”,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能拯救《时代》周刊吗
祭月祈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走月、拜兔儿爷……还有哪些中秋习俗,你知道不?
文化视点 | 迎中秋佳节,以月圆之名亲近文化传统
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矢志笃行“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
今年中秋月“十五月亮十六圆”,最圆时刻为25日10时52分
如何教育培养新时代干部?政治局会议指明方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浙江、广西探索新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网络媒体国防行】中秋前夕 探访戍边人的“风花雪月”
让我们过个有传统仪式感的中秋节
【我的中秋我的节】名家讲述②: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及其演变
拜月团圆折桂等中秋节令绘画的经典场景中,隐含着怎样的民族文化心理
读懂丰收节的丰富内涵
文汇早读 | 这些中秋节令绘画里,藏有丰厚的传统民俗
“幸福”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底色
中秋节的团圆和丰收意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