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在节日民俗里,增强文化认同感

2018-09-23信息快讯网

浸润在节日民俗里,增强文化认同感-信息快讯网

“豫园中秋家传文化节”热闹非凡,中心广场上市民游客熙熙攘攘,精巧的灯饰营造出浓浓节日气氛。图/视觉中国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将至,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味道。在新生刚入学不久的大学校园里,“月饼大战”打响了。

除了在月饼上印上校徽,今年不少高校还给月饼注入了新意。上海财经大学新推一款“网红月饼”,巧克力外皮搭配核桃仁、腰果仁和浓浓的巧克力;华东理工大学的“定制款”月饼,今年新增了黄金藤椒牛肉和抹茶五谷杂粮两个新口味;而上海理工大学的月饼则来了个口味混搭风,“樱桃+榴莲”“豆沙+咖啡”……

“现在的月饼越做越小了,到底什么口味大家也不很在乎。小小一个月饼,其实是给了我们现代人一个契机:浸润在民俗里,增强文化认同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郑召利如是说。

在传统文化感召下,民俗节庆特别走心

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里,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除了赏月、吃月饼,各地在中秋时节还会有不同的民俗活动,如观潮、燃灯、打糍粑、吃芋头、玩兔儿爷等,不一而足。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在人们的意象中,中秋还和嫦娥、蟾蜍、桂树、玉兔等一连串的文化符号相勾连,除了和月亮有关的神话,那些代代传诵、被奉为经典的古诗词也会在这个时候浮上心头。

在大学任教,郑召利这两天刚收到一份节前的问候——一个印刻着复旦校徽的月饼。这让他想到两件往事。有一年也是恰逢节前,他把月饼带到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不料此后,他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原来,那个学生毕业了,他写信告诉老师,大学最难忘的一刻就是大家围着一起吃月饼的那节课。“或许,中秋节恰好是很多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大学校园过节,无法和家人团聚,这让他们开始无比惦念起亲情,希望能在集体中找到感觉。”

还有一年,郑召利和他带教的国学班学生一起过中秋,为了营造点节日气氛,他吟诵了一首苏轼的诗。不料,有个学生竟感动得流下两行热泪。这是为什么?“我后来想,如果我那时念一首莎士比亚的诗,大概学生不会哭吧。”在郑召利看来,传统节日自有一种力量,特别容易让人走心,传统节日让中国人得以重温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在文化力量的感召下,我们的情感会自然凝聚,我们希望有所释放、有所表达 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大多是“数码一族”,和亲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更多是通过手机完成的。“这恐怕也是今天我们要特别倡导过中秋的一个原因:回家陪伴父母,不仅要在场,更强调的是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陪伴。”

既要让古老的中秋焕发光彩,又要为中秋注入新的内涵,今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理应为节日民俗开一扇窗。一位青年学者坦言,这些年,沪上部分高校确实有了新的尝试。比如,中秋节出定制月饼,清明节推网红青团,过春节还会翻新一些食堂的菜式。“可能有人觉得这些举措还比较表面化,但对学生来说,激起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本身就很重要。下一步,学校的教育应更加重视营造氛围,让更多的青年能自觉地走近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作者:樊丽萍
编辑:邵大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优质+均衡”,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新任务!
文化视点 | 藏北曾存在热带、亚热带森林
探讨“生态+文化”模式,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崇明邀来国内外知名文创专家
改革开放40年 城乡文化消费增长强劲差距缩小
第十六届上海民博会下周揭幕,来自“民族民俗风情大观园”的云南好物等你来
动漫 | 马克思如何看待节日
【我们的节日·中秋】 四川德阳:乡土文化里的精神情怀
【H5作品】传统节日之美:中秋
我们的节日·中秋:好时节 愿得年年 常见中秋月
全美第三大银行富国银行三年内将裁员至少1.32万
手机一扫,一袋大米“前世今生”全知道
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向亿万农民致以节日问候
拜月团圆折桂等中秋节令绘画的经典场景中,隐含着怎样的民族文化心理
新华网评: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靠“传”也靠“创”
格萨尔史诗为上海援青对口扶贫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专家访谈 |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城市发展同样如此
文汇早读 | 这些中秋节令绘画里,藏有丰厚的传统民俗
撕纸剪纸、扎染织绣、编草帽做彩灯……行走中的传统文化中秋亮相淀山湖畔
【网络中国节】团圆,才是中秋最好的节日内涵
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
文汇时评 | 今天,一轮皓月为“我们的节日”代言
文汇早读 | 上海艺术商圈为传统节日“定制”消费场景
赏民俗 过中秋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