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方先生的几本藏书

2018-10-01信息快讯网

李春方先生的几本藏书-信息快讯网

《闾巷话蔬食》是本谈平民饮食的书,民间的粗食、菜肴及小吃之类,再加上习俗逸闻、酒水饮料等等,杂七杂八共有七百多个小条目,就是称之为“北方平民饮食大全”也不为过。更可人心意的,是这书夹杂了许多作者的乡村记忆和人生体验,回忆的触角一直延伸到民国时代,从山僧野老到邻里百事,皆娓娓道之。它的语言,喜用俗语,少用典实,是道道地地谈吃的好文字——清新朴实,却有味儿。比如“酱拌小葱”那道菜,是作者有次雨天访友时吃到的农家小菜,后来搬家到后孙公园,隔壁住着名净袁世海先生,每天下午袁先生吊嗓子,同院的一位老先生准在屋檐下摆一碗白酒,一盘小菜,一碗小米粥,一个窝头,一边喝一边听,那盘小菜便是酱拌小葱。那个情景,真是有味儿。其中还说到炒豆腐渣、香椿摊鸡蛋等等,也是乡间常吃的菜。这书初版于二十年前,我没有读到过,这次重版有增补,拾遗部分的文字似乎更老辣些。

前几天买到几册李春方的藏书,而不知李氏为何许人。正巧网上有李春方的《闾巷话蔬食》在售,即购之。本以为是菜谱,没料到文字如此隽永而有回味。据该书介绍,李先生生于1933年,北京人,别署登斯斋主,室号寸学堂,早年师从陆宗达、孙二酉二先生学习训诂学,曾主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大辞典》,已于去年过世了。我所买到的几本书,如《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本草骈比》《楚庭稗珠录》《高尔基戏剧集》等,属于常见书。其中有的是每月发工资的纪念之物,如《本草骈比》一书即有“购于西单新华书店,本月工资纪念”字样。偶尔也有一些书写了稍长一点的题跋,可以见出其师承以及态度。其中有一册刘叶秋著《学海纷葩录》,李春方墨笔题跋云:“恩师作古,遗稿颇多,是为学界所惜。今世学术著作问世尤难,商务有力者袖手,无力者莫能助。是书蒙顾君绍柏多方奔走,王鸿声大姐鼎力助之,方有面世之机,庶可慰先生于九泉。供诸案首,见之读之,如听师教。一九九三年二月廿七日于辞典组。不肖弟子春方。”下钤“李春方印”白文一方。此书当是刘夫人汪元澂所赠,有一行娟秀的钢笔题字。刘叶秋是北京著名的掌故家,善于烹饪,据赵珩先生说,尤擅酱牛羊肉。

买这几本书是个意外,我的那本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有点旧了,想买一本品相好些的旧版,发现春方旧藏先生的一本书上有墨笔题跋,便买了下来。书已经重装,加了塑料皮,为我所不喜,而那段题跋倒有些意思:“初春初雨日,穷中穷觅书。我自知我志,华开为华实。购于京华前门旧书店,以应中商部约写‘两汉六朝烹饪诗文选’之用。时逢盛世,各方面改革振兴之际,然亦值诸孽余孑百般钻营窃权盗位咬人之际,宜闭门读书也。丙寅初春,寸学室主人春方。”下钤“寸学室藏书画”朱文印一方。丙寅是1986年,大概李先生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才会如此愤激。题跋中也有一些关于人世沧桑的感慨。《高尔基戏剧集》钢笔题跋云:“不知何年得此书,根据自己装帧看,可能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今晚心情沉重,又生自我之气,翻书架,偶见其缝已破,随装之。见古及今,又见此书,虽年限不长,但人世已几沧桑矣。故于灯下伤然记其事,以(待)死后,读者见之。李春方。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三日晚于新源里寓所。”关于这书的得书年份,李先生的记忆可能有误,因为书页中尚藏着一枚黄褐色的法桐叶,上面也有一段题词:“多少红颜老,几许知音哭。留魂。一九八零年九月十五日,北京师院听课拾于校园。”审其笔迹,非出春方先生之手。其中往事,已不可知矣。

春方先生是饮食文化史专家,主张在烹饪史料的整理中要注重音韵训诂,曾为《饮膳正要》做过一个白话译本。李先生不以藏书名,这几册书也不是什么值钱的古董,而手泽如新,倒是留存了一点《闾巷话蔬食》之外的精神面目。

作者:张宪光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舒明 吴东昆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