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年半的“体检”将结束!“运动会、教练、裁判”一体的教育督导要改变了!
到2018年末,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进行的历时一年半的发展性督导工作将告一段落。这也意味着代表全市高中教育最高水平的56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完成一次“全面体检”。而上一次对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还是2005年。
此次的“全面体检”完成后,上海市督导室将研究出台全市各级各类高中常态化管理和发展性督导的指标体系,这也是高中未来的“健康指标”,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全市高中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在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督导工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问题很多,应试教育的倾向还非常严重,素质教育虽轰轰烈烈但不断受到应试的挑战和挤压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教育生态的改善,可以靠教育部门的自我调节,但其进程注定非常缓慢。多年来,我国的教育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裁判员”的情况突出,教育督导工作的常态化与专业化,好比是让“教练”和“裁判”独立出来,并且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完成教育部门“自己监督自己”向“别人监督自己”的转变,这是改善教育生态的制度保障。
但是,教育督导作用的发挥,还有很多困难。确立教育督导独立的地位与教育督导独立的、不受干扰地发挥作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路艰难,充满坎坷,需要勇士,无畏担当!
从2015年开始,教育督导真正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不再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裁判员,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被暴露和放大
教育督导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83年7月,在全国普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就出台了《建立普通教育督导制度的意见》,提出县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设立督导机构,并要求先行试点,而后逐步实行。1984年8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设立视导室,负责巡视、检查和指导帮助全国各地的普教工作。其后,更是出台一系列政策,并成立了各级督导机构,推动了教育督导工作。
1987年9月,上海市教育局教育督导室成立。两年之后的1989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成立,从此,教育督导在组织架构上不再依附于教育局之下。2012年8月29日,我国出台《教育督导条例》,从法律层面对教育督导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使得教育督导工作从此有法可依。2015年2月11日,上海出台了地方督导条例,从此,教育部门自己监督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裁判员”的局面在法律上不被认可。
随着督导机构和制度的日益健全,以及督导工作慢慢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步暴露,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被更多的人知晓。
本次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性督导,就是新的督导制度建构起来后的一次全新的督导。比如:以数据为先导。教育督导在入驻学校前,先通过网络采集学校发展的数据,其中包括两轮发展规划、教学质量报告、课程体系、教师学生家长全样本问卷调查等。而专家现场督导时,则有明确的指标,以确保客观公正性。
比如在人次培养下,就有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实验、创新和示范,然后二级指标、评估要素和观测点。由于本次督导属于发展性督导,因此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发展为导向,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为目的。督导人员除了政府认定的督学以外,专家队伍还包括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教研员、普教研究所研究员、大学教授等。
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发现和放大了许多问题:有的学校十年没有制定发展规划了、学校普遍存在课时超标现象、课堂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方式变化不大、有的学校近视率高一93.00%,高二95.02%,高三97.78%,数据令人震惊。
通过督导工作,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虽然当前教育督导尚并不能对解决这些问题发挥关键的作用,但有理由相信,这些问题积聚到一定程度必将带来变化,这就好比是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天终将来临。
突击性和集中性的督导,也有缺陷。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常态化和专业化的督导,既让学校有更多的发展自主权和发展动力,也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但是,有些问题却并非靠一两天集中督导是看不出来的。比如,“课表上一应俱全,实际教学却严重缩水”、“体育老师常常生病,一到要考试的时候,就会突然生病”、“不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计划提前学、赶进度”等。因此,教育督导要发挥作用,常态化和专业化必不可少。
教育督导首先需要常态化。
必须要建立数据收集的常态化机制。虽然《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教育督导机构对所辖学校应当每三至五年至少实施一次综合督导,并根据需要就教育普遍性问题和教育重点工作等开展专项督导。但是,对于教育督导所需要的数据,却应当事先收集的常态化。
比如,每个学期学校的课表一经确定上报,就不能随意改动。任何改动,都必须在网上留下痕迹;每个学期结束后引入学生网上对任教老师和所学课程的打分评价机制,及时统计分析;教师的教研活动在网络上必须有计划、有记录、有痕迹等。这样,到开展教育督导时,无需再让学校、教师和家长花费额外的时间专门填报,而过程化监督,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建立督导渠道畅通的常态化机制。每三至五年实施一次综合督导,对于学校来说,已是较高的频次。但对于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可能在他的求学过程中,一次也碰不到。有些问题,学生、家长、教师想反映,渠道也未必畅通。所以,要建立督导渠道畅通的常态化机制,探索责任督学积极发挥作用,要培育一种积极、健康、公平、公开,常态化反映问题并进行反馈的督导文化。
另一方面,要建立督导反馈的常态化跟踪机制。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以书面的形式提交政府,并反馈给学校。学校在收到督导报告后,要对督导过程中发现并指出的问题,有明确的回复和改进的措施,并且,在一段时间内,要追踪问题整改的情况。要避免督导过程中非常重视、问题讨论时非常热烈、督导结束后面貌依旧的局面。
而教育督导的专业化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督导队伍要专业化。教育督导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建立起一支以在职的专职督学为主体、兼职人员为辅助、独立开展工作的专业化水准很高的队伍。其次,督导所依据的指标体系需要不断研究和完善。督导是一门科学,督导的内容,指标应该是清晰的、有体系的,评估要素是明确的,观测点是可操作的。教育督导必须在客观数据收集、科学统计分析数据的定量基础上,再结合专家的经验进行判断。第三,督导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要与时俱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为教育督导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郭长江(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