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

2018-10-01信息快讯网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信息快讯网

果蝇是谁?一种飞舞在烂水果上的小虫子,和苍蝇有着某种血缘关系。偏偏这个不起眼的小家伙却受到了科学家们的专宠。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信息快讯网

2017年10月2日,美国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因为利用果蝇作为模式动物发现了控制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还不是果蝇第一次为科学家们赢得科学研究的最高荣誉。

追踪果蝇:与人类同起源于非洲

夏天,水果一旦开始腐烂,果蝇就会寻着烂水果释放出来的特殊气味,成群结队地飞到烂水果上吸食残存的甜蜜物质或酵母菌。它们的体长一般只有2~3毫米,如果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小虫子有点像Mini版的蜜蜂,不过它们那对红色眼睛却是独具特色的。一旦几天不处理这些烂水果,果蝇们很快就会在其上面繁衍后代,不到两周时间,它们就能繁衍一代。雌性果蝇每次产卵约400枚,不到一天的时间,幼虫就能破壳而出。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信息快讯网

跟人类一样,果蝇也起源于非洲。大约在1万年至1.5万年前,它们随着人类的脚步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进而演化出约1000种不同的果蝇。不过,最受科学家青睐的是一种黑腹果蝇,因雄性腹部为黑色而得名。

实验室里的“皇后”

除了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饲养和便于观察等特点之外,果蝇还因染色体数目少,具有适合作模式动物的优势。自20世纪初,果蝇就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模式动物。黑腹果蝇的染色体只有4对,同为模式动物的斑马鱼和小鼠染色体分别有25和20对。2000年,黑腹果蝇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科学家发现果蝇和人类基因组序列同源性高达60%,而且人体75%的已知致病基因与果蝇身上的相似,因此染色体相对简单的果蝇非常适合人类遗传学或疾病机理的研究。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信息快讯网

研究果蝇染色体的鼻祖是美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他利用一只偶尔得到的白眼果蝇开展了一系列杂交实验,由此证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呈线性排列,并提出了“基因连锁-交换定律”。也就是说,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基因会一起遗传给后代,也有少量基因会与另一条同源的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换。这一定律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称为“遗传学三大定律”。1933年,摩尔根因为在遗传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他也成为因果蝇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摩尔根因为红眼基因发生突变,幸运地得到一只白眼果蝇,继而获得一系列遗传学重大发现,成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果蝇上位之路着实艰辛

虽然基因容易发生突变正是果蝇获得科学家们青睐的一大优势,但果蝇的突变率非常低。摩尔根为了第一只白眼果蝇,在实验室里苦苦寻找了两年多,饲养和筛选了不计其数的果蝇而不得。1926年,摩尔根的学生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Muller)发现X射线能导致基因突变,可使果蝇基因突变率提高150倍,这才提高了试验效率。这一发现也让辐射技术成为遗传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开创了辐射遗传学,大大加快了遗传学研究的步伐。穆勒本人也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信息快讯网

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摩尔根的另一个学生乔治·比德尔(GeorgeBeadle)放弃进行了两年的果蝇遗传学研究,与生化学家爱德华·塔特姆(Edward Tatum)合作,对红色面包霉(链孢菌)进行X射线照射实验,发现所有生物体内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最终都由基因控制,由此提出了著名的“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两人也因此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他们不是因为果蝇研究直接获奖,但是他们所接受到的科学训练和获得的研究灵感都与果蝇有关。

自穆勒获奖之后的近50年,虽然果蝇一直作为模式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直到1995年,才再次帮助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3位科学家分别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爱德华·刘易斯(EdwardB. Lewi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瑞克·威斯乔斯(Eric F Wieschaus)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院的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ChristianeNüsslein-Volhard),他们通过对果蝇突变体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控制果蝇胚胎发育的重要基因,阐明了胚胎发育的遗传规律,为研究人类的胚胎发育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小小果蝇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法国生物学家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美国免疫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和加拿大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其中霍夫曼教授和同事在果蝇体内分离出一个Toll基因,并发现该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作为受体,能特异识别某些入侵的细菌或真菌,从而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

随后不久,博伊特勒博士和同事在人体内也发现了类似基因,它们同样具有识别病原微生物并激活先天免疫反应的功能,是人体免疫应答的第一步。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斯坦曼教授则发现了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能激活并控制获得性免疫,将微生物清除出体内。霍夫曼等人的研究成果无疑为传染病、癌症以及炎症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信息快讯网

时隔6年,美国3位遗传学家因为利用果蝇发现生物钟的分子机制,再次斩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已是果蝇第5次帮助科学家们赢得诺贝尔奖,表明果蝇仍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一种至关重要的模式动物。时至今日,很多科学家还在利用果蝇开展一系列原创研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果蝇还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再立新功。

不知道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又是否会再次青睐于果蝇皇后呢?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张鹏

来源:《科学24小时》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在香港去世,享年84岁
王梦奎:一位喜好探究文章学的经济学家
美科学家或找到《星际迷航》中的瓦肯星
救命不止在手术台上!他挑战脊柱外科最高难度手术,又编腰椎保健操走红网络,中山医院这位骨科教授获得大众科学奖
我国科学家揭示不同科作物驯化中存在基因平行选择现象,有助人类加速驯化新物种
他笔下的中国西部世界,何以吸引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夫妇携手翻译
潘建伟院士:中国科学家要再“贵气”一点、“好斗”一点
构建中国气派的重大工程管理理论 我国学者运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赢得学术自我主张和话语权
诺奖季来啦!2018年诺贝尔奖明起揭晓,今年不颁文学奖,这里有具体的“排片表”
2018诺贝尔奖花落谁家?一大波预测先来热个身,谜底今晚起陆续揭晓
有人研究45年来诺贝尔获得者的传记,发现了这八条家庭教育的成功秘诀
维生素、伟哥和DDT杀虫剂都是诺贝尔奖发明,看似“高冷”的诺奖,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远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写在第五个烈士纪念日
诺奖快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两人被誉为“免疫疗法先驱”
2018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ames Allison和Tasuku Honjo的获奖故事
与诺贝尔医学奖的一段缘分
物理学家都太个性!不想和“对手”分享干脆拒绝诺奖,或者嫌麻烦要求邮寄奖章奖金
“美墨加贸易协定”能给美国经济带来强劲刺激吗?美经济学家表示怀疑
诺奖太高深?你敢说没看过电视、不用LED灯?其实你家就有一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
免疫治疗得诺贝尔奖了,人类可以一劳永逸地攻克癌症了?你想多了……
快讯|2018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史上第三位女性获该奖项,美法加科学家分享
49名女性闪耀诺奖英雄榜!时隔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终于迎来史上第三位女科学家
我们的家风 | 虽未生育子女,却将学生当作生命的延续,这对科学伉俪一直牢记父母的叮嘱“为国家做好工作就是最大的孝顺”
600位科学诺奖得主中,为何只有18个“她”?细数那些被诺奖遗忘的女科学家
快讯 | 2018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英国科学家分享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