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 中国商飞:走开放条件下自主研发之路
从运十到ARJ21再到C919,国产大飞机攀越关山、跋涉荆棘,承载起一个民族的腾飞之梦
中国商飞:走开放条件下自主研发之路
滑行、加速、离地、起飞……在众人的注视下,又一架ARJ21新支线飞机飞翔在祖国的蓝天。最近,中国商飞公司向成都航空公司交付第七架ARJ21飞机。截至目前,成都航空ARJ21机队已安全载客逾14万人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是中国商飞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ARJ21新支线飞机走完了喷气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批产、交付、运营的全过程;C919大型客机完成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全面试制,进入试飞取证……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机产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夙愿得偿:从运十到ARJ21再到C919
1980年9月26日上午,上海北郊大场机场,一架饰有五星红旗和“Y-10”航徽的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0多分钟后,安全降落。这是运十的首次蓝天亮相。
回忆起三十八年前运十首飞成功的时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咨询委员会委员、ARJ21飞机原总设计师吴兴世印象深刻。运十成功首飞之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城市,并七次进藏。
曾经参与过运十项目的航空人——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杨作利感慨,“运十飞机给我们铸就了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奋斗精神,那就是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攻关、敢啃硬骨头。一定要把国产大飞机搞出来,是我们航空人的决心和信念。”
首飞五年之后,运十项目因各种原因被搁置。但运十为研制大飞机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研制大飞机的人才,为后继新机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3年,国家成立“大飞机项目论证组”开始调研。2008年5月,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在历经了漫长的论证和准备之后,我国最终颠覆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狭隘思维,下定决心成立自主实施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研发制造自己的大飞机。
2015年7月3日,ARJ21飞机在上海—舟山开展航线演示飞行,吴兴世以乘客身份乘机体验飞行。“这算是支线飞机中的‘宽体机身’了,与150座大型客机的共通性设计,带来了如同乘坐干线飞机的体验,非常平稳,非常舒适,我为它点赞。”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夙愿得偿”,吴兴世道出了自己的激动,“这辈子有幸‘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为落实国家自主研制大型飞机、发展有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做了应该做的事。”
技术路线: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
有一段时间,关于C919大型客机究竟是“中国组装”还是“中国制造”的争论,引发关注。吴兴世的回答毫无犹豫:中国商飞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走“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技术路线,在此思路下研制出的C919大型客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C919从总体设计、气动布局、系统集成到总装制造都由中国商飞自主完成;客机主要部分,如机身、机翼、尾翼、发动机、起落架的布局、座位、航程、电源、航电系统等都是中国商飞自己设计,供应商照单完成;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适航取证等任务也都由中国商飞承担。
一方面,大型客机是高科技密集的产品,总体设计极其重要,只有掌握了顶层总体设计能力和集成能力,才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C919做到了。另一方面,系统集成是把几百万个接口与发动机、航电、飞控、液压等系统联系起来,不是简单买来零部件组装就可以完成——C919从提出“需求”开始设计,层层分解,再选择供应商,进行系统集成,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相关系统都是自主完成。
无论是ARJ21还是C919,中国目前走的路均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研发,在学习基础上的逐步国产化——既实事求是地在一些目前仍不具备突破可能的领域引入世界先进技术,也投入精锐的科研力量围绕若干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不懈攻关;既保持一定的开放度、与全世界的同行开展有益交流,也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在自主与开放之间把握平衡点,是中国商飞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梦想启航:立足上海、延伸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
上海是中国大飞机梦想启航的地方。而中国商飞正着力构建立足上海、延伸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产业布局。
上海市政府和中国商飞共同推进国家大飞机战略,将大飞机事业发展融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融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融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将民用航空产业打造成为上海实体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亮点。
除了上海之外,中国商飞通过大飞机的研发生产还带动了东北、西北、西南、中部等多个地区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C919核心部件生产企业所在的沈阳、西安、哈尔滨、成都、南昌,都将成为中国航空产业的核心城市。
展望未来,中国商飞已经从初创期迈向成长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商飞将加快建设产品线、丰富产品线、改进产品线、更新产品线,提供优质可信赖的大飞机产品供给,更高层次、更高标准地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一个民族的大飞机之梦,攀越过关山,跋涉过荆棘,但还远没到停下脚步的那一天。
>>>记者手记
孜孜不倦 永不放弃
中国商飞人正在沿着老一辈趟出来的道路,孜孜不倦地向大飞机这一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发起冲击。前路艰难,但正如最后一架运十旁边树立的丰碑上写的那样:永不放弃。
中国商飞组建伊始,只有十几个人,办公室也是借来的。在国产大飞机梦想的召唤下,在永不放弃的精神鼓舞下,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海外八方聚拢了一批人,在工具、流程、数据、体系等研发基础几近空白的条件下,从零起步、白手起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努力,中国商飞坚持创业发展理念,边规划、边建设、边研制、边引才、边探索,奋力开拓中国民机产业科学发展之路,成效已然初现。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