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已全面建成“统一受理、整体服务”的企业办事“一张网”,实现区级全部327项企业办事事项全覆盖,并将“一网通办”拓展至240项国家和市级审批事项。本报记者袁婧摄
9月初刚刚递交资料,不到两周时间已对外公示,明年就能开门营运——在浦东张江,设立一家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高效率,让杉杉医疗董事长沈波赞叹不已:以往申请开办一家医院,审批至少要花三个月,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能搞定,“这要归功于‘证照分离’改革”。
针对市场主体开业前需要办理的各类许可证,浦东新区率先在全国试点“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施告知承诺等方式,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门槛。杉杉医疗享受到的办事便利正是这项改革今年取得的最新突破:医疗机构“照后减证”,把原先的设置批准、执业登记两步审批流程改为一步,大大缩短了审批流程和时限。
能放则放,首创项目纷纷落地
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复浦东新区率先对116项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今年1月,国务院又批复了十个领域47项改革试点。
“目前这两批改革试点已全部实施并取得成效,按照市政府关于改革全覆盖的要求,纳入自主改的35项事项也已全部实施。”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姬兆亮介绍,浦东在两轮198项“证照分离”改革中,27项取消审批,占比14%;17项改为备案,占比8%;75项实行告知承诺,占比38%。
“能放则放”吸引了一大批首创性项目在浦东落地,不少外资项目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例如,全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公司已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扎下了根,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三个月。而借助“证照分离”改革的东风,目前已有八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获批,涉及商务策划师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理财规划师培训、育婴师培训、陶艺制作培训等。
职能转变,从审查者到“店小二”
“证照分离”改革不仅仅是单个审批事项的改革,更是转变了政府审批管理模式,从以严格审核为主的准入前审批转为以信用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从市场准入的审查者转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啄木鸟”和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
在监管创新上,浦东新区针对部门间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问题,建立了“六个双”(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政府综合监管机制,已在全区21个监管部门、108个行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
其中,双评估是“六个双”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浦东的创新举措。企业公共信用评估聚焦通用性、公共性、综合性指标,对市场主体信用进行整体评价;而行业风险评估则聚焦行业专业性、安全性指标,排除风险隐患,牢牢守住行业和产品的安全底线。
在政务服务上,浦东全面实施“一网通办”。全区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其中“不见面审批”已经达到53%,实际办理时间(3.3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22个工作日)压缩了85%。
信用支撑,形成多赢局面
随着改革试点不断深入,在有效破解“办证难”问题的同时,浦东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主体、协同联动、系统集成、法治引领、信用支撑”为特征的“放管服”样本。
眼下,信用良好的企业在浦东办事都能感受到一路“绿灯”的畅快:浦东新区监管部门不仅减少了日常检查、抽查频次,做到“无事不扰”,还在办理市场准入、项目审批等流程中,探索绿色办事通道、容缺受理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简约化服务。而信用一般、乃至信用较差的市场主体就成了重点监管的对象。
“‘证照分离’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由于市场化竞争更加充分,实际上也对企业的信用经营、规范自律提出了更高要求。”沈波告诉记者,“从我们社会办医主体来说,现在可把更多精力和物力投入到提升诊疗水平和服务品质上来,最终受益的是患者和企业,形成多赢局面。”
作者:唐玮婕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