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重磅”座谈会,释放国企改革四大新信号!
2018年10月9日,北京经历一场明显降温,但备受关注的国企改革热潮涌动——
当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后的公开报道有不少新提法,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抖擞,值得细细品味。国有企业改革的下一步方向,就在其中。
深化国企改革的中心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的国企改革不断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对深化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会议提出,准确研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中心地位”“极端重要性”——长期关注国有企业改革的人士不难发现,这些提法极为鲜明、力度十足,充分说明了高层对国企改革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下一步强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
这无疑也在呼应市场对国企改革的期望。毕竟,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尤其当下,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国内经济也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作为“顶梁柱”,国有企业能否增强跨越长期性关口的紧迫感、责任感,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成败,事关中国经济未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时间紧、任务重,国企改革如何突破、取得实效?
会议明确,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
国企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从方法论上讲,做好国企改革这篇“大文章”,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行的,关键是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从会议透露的信息看,一方面高层下定了决心,看准的方向、定好的任务就要咬紧牙关往前推进;另一方面,也不回避当下国企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强调突出矛盾主要方面,不搞面面俱到,务求改革实质性突破。
六个“突出抓好”,圈定改革重点
这是一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的“施工图”:
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改革授权经营体制;突出抓好国有资产监管。
有业内专家评价称,上述改革任务既彰显了坚定不移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又呼应了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核心命题,显得尤为重要、务实。
以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为例,会议提出,要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同时,要加快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统筹用好员工持股、上市公司持股计划、科技型企业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强化正向激励至关重要。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从放权让利、实行承包责任制,到“破三铁”、探索员工持股,在收入分配领域进行的国企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
此次会议提出的部署相当有针对性,有利于形成让企业家心安、让科技人员心宽、让创业人员心动的发展环境,势必助力破解一些国企缺乏活力的顽疾。
作为国企改革“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近年来取得积极进展。
“保护各类所有制产权的合法权益” “要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同时大力支持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针对当前社会关切的一些焦点,此次座谈会再次释放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护各类所有制产权合法权益的明确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把“要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放在醒目位置,提示有关企业顺利完成“混”的任务后,还要纵深推动“改”的攻坚,不能停留在“混”的表象,不能“混”与“不混”一个样。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人们注意到,此次会议对国企改革发出了强力“动员令”——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毋庸讳言,当前国企改革仍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
其中,部分改革主体上热下冷的“改革温差”,以及一些地方、个别企业存在的改革“拖延症”,亟待解决。
综合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当前国企改革谋求实质性突破势在必行,容不得等待观望,也容不得继续迈着“四方步”。既然方向定了,路线已明,剩下的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华社记者王希、许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