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 “九四专项”为城市面貌巨变注入动力
上海率先探索“自借自还”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掀起城市基建高潮
“九四专项”为城市面貌巨变注入动力
谈到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华亭宾馆,你应该不会陌生。然而,关于那时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何能在停滞多年后掀起高潮,你或许并不清楚。它们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九四专项”。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为摆脱城市老化、居民住房困难、工业设备陈旧等局面,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当时的上海严重缺乏资金。在中央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与争取之下,1986年8月,国务院以国函第94号文批准上海采取“自借自还”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方案,同意上海为三类项目筹措外资32亿美元的初步设想——包括五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利用外资约14亿美元,工业技术改造利用外资约13亿美元,第三产业和旅游业利用外资约5亿美元,这一方案被称为“九四专项”。
“九四专项”获批后不久,上海成立了“九四专项办公室”;到1987年,为加强对“九四专项”的管理、增强工作的可持续性,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久事公司(以“九四”谐音而定名),由其代行“九四专项办公室”的管理职能,成为“九四专项”的总账房。久事公司成立后,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措外资32亿美元,先后安排、审核、投资、管理了308个“九四专项”项目,具体包括三类:
一是筹措14亿美元,投资建设五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苏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虹桥机场候机楼改造、20万门市内电话扩容等。二是筹措13亿美元,投资268个工业技改项目,包括华虹NEC、电真空、飞利浦半导体、上海冰箱压缩机、金阳晴纶等。三是筹措5亿美元,投资35个三产及旅游项目,包括华亭宾馆、虹桥宾馆、银河宾馆、龙柏饭店、建国宾馆、新锦江大酒店等。
除了直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建设之外,“九四专项”还为上海的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动能。为确保还款,国务院给予“九四专项”多项优惠政策。国家和上海市相关部门分别就外汇和人民币筹集串换、落实出口创汇、税收减免、审批简化等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同时,久事公司也在项目内部围绕资金增值、流动性管理、平衡机制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机制创新。
回顾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九四专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为城市面貌的巨变注入动力,为重塑上海经济地位奠定基础,也为上海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举措的推出提供了契机。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