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记忆 | 你知道中国人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过重阳节的吗?

2018-10-17信息快讯网

文汇记忆 | 你知道中国人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过重阳节的吗?-信息快讯网

▲(明) 沈周《盆菊图》

今日,农历九月九,又到重阳节。九九重阳,又称重九、上九、登高节、阳数节等。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九;日月同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虽然历经千年,重阳节活动的内容也随着时代发生变化,但登高、赏菊、祈寿、驱疫的民俗文化内涵,传承至今。如今重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也是全国的“老人节”。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重阳节的起源,和中国远古农耕文明有关,发轫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先秦《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汉代时,九月九的皇家祭祀和宴饮活动从宫中流布民间,《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重阳节有求寿之俗,采药服食却病延年;还有大型饮宴活动,则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如《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由此,“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在唐代,九月初九这天被正式定名为重阳节。

重阳节的节庆活动中,首推登高。《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相传重阳登高与上古时的射礼活动有关。那时,人们在秋忙之后,上山狩猎,采集野生食物,为过冬作准备,并由此而成为一种礼仪活动。经过漫长的迁衍,到西汉时,逐渐形成了登高的民俗,当时长安城外有一高台,每年春节、重九,人们都要登上高台观赏风景,因为登的是高台,所以就叫“登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种活动就固定在九月九日。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云,九月九日,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相传晋末诗人谢灵运还为了登高自制了一种登山的木屐,鞋底前后装有可活动的铁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李白曾有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宋两朝传下了大量写重阳登高的诗词,“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云淡山青,谷物金黄,人们阖家远足,登高山攀高塔,极目远望,寄情抒怀。而在民间,重阳登高还有避灾驱疫的意思。一是古人敬畏山神,在“九为老阳,阳极生变”的九九重阳之日,登高拜山神,以求趋吉避凶;又一说是到了重阳节,秋收已经结束,山野的野果、药材等也刚好成熟,大家就会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称之为“小秋收”;还有一个说法来自汉代“桓景避难”的传说。《荆楚岁时记》注中引用《续齐谐记》中的记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此后人们每到九月九日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英、饮菊花酒,以求免祸呈祥。

重阳节这天,还有一个重要活动是做重阳糕,祭献祖先。魏晋时代叫面饼,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阳糕,明清时则称花糕。据《东京梦华录》载:“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更相馈送,上插剪彩小旗,掺订果实,如石榴籽、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明代租佑的《居家宜忌》中载:“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在北方,九九当天,已出嫁的女儿要携夫婿回娘家送重阳糕,一般是两个大的,九个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父母则要回赠糕饼,以祝福女儿女婿通达隆盛。《遵生八笺》《吕公忌》等书也同样记载了这样的习俗,将其列入九日事宜之中。由此可见,“糕”与“高”发音相同,九日登高食糕,寓意及第高中,步步高升。

文汇记忆 | 你知道中国人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过重阳节的吗?-信息快讯网

▲(明)唐寅《东篱赏菊图》

菊花延寿客,茱英辟邪翁

如同说端午离不开屈原和粽子,说重阳则离不开陶渊明和菊花,重阳之日赏菊、饮菊花酒,便是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在文人墨客笔下,菊花与梅兰竹并称四君子,菊花独傲秋霜,晚节犹香,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象征着气节和高洁的品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为农,柴桑隐居。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写道:“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又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说的是重阳日无酒可饮,空对满园秋菊,作诗寄怀。南朝檀道鸾笔记《续晋阳秋》有一则记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官府中给役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此为白衣送酒,又有葛巾漉酒,李白《戏赠郑溧阳》诗云:“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陶渊明以农桑为乐,爱诗爱酒更爱菊。他的人品文章,是文人士大夫推崇的典范,他们将陶渊明与菊、与酒、与重阳联在了一起。在后世诗词歌赋中,菊花甚至因陶渊明采菊东篱而获得了“篱菊”、“篱花”之名。后人效仿陶渊明,不但有重阳赏菊,还有宴饮诗会,直追菊痴陶渊明的意趣。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品类繁多,千姿百态。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载:“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轾,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千盎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重阳佳节饮菊花酒,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泡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同样的还有茱萸,香味浓厚,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两个最高的阳数重合,也是物极必反的起始,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借茱萸以辟邪求吉。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除恶气,以御初寒。”人们或者以茱萸插头,或者用茱萸系臂,或者用茱萸泛酒,无比尊崇,将其尊为辟邪翁。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日月梭飞,转盼重九……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必二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文汇记忆 | 你知道中国人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过重阳节的吗?-信息快讯网

▲(清) 陈枚《重阳赏菊》

煮酒烧红叶,持螯切嫩姜

自唐代开始,重阳又添了吃螃蟹这一习俗。唐代前期,沧州多蟹,且是稻田中的河蟹,以糖腌渍,是为贡品;中唐开始,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江淮、江南一带的稻作农业得以开发并逐步成熟,到宋朝,随着南宋定都临安,螃蟹著名产地也从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一带遍及江南。到了明清,螃蟹已成为一种与南方、尤其是江南的意象勾连在一起的美味,吃法也返璞归真,北方水煮,南方清蒸。

重阳节正值蟹汛,所谓九月团脐十月尖,螃蟹正肥,新酒菊天,对菊持鳌,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重阳一趣。

唐代李显《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诗序:“陶潜盈把,既浮九酝之欢;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宋代陈造的诗《招郑良佐》:“重阳佳辰可虚辱?橙香蟹肥家酿熟”;元代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明代唐寅《江南四季歌》:“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郑板桥《菩萨鬘·留秋》里说“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曹雪芹《红楼梦》在大观园里安排下一场螃蟹宴,诸芳持螯赏菊,又是“喃喃负手叩东篱”,又是“口齿噙香对月吟”,林黛玉“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只有美味的螃蟹才对得起重阳佳节。

在民间,“九月九,湖蟹过老酒”,家家户户持鳌饮菊酒。在长三角一带,重阳节这天还流行夜作酒,城镇的商店和作坊,东家要在重阳节晚上宴请店员和劳工,这顿晚宴也称为“螃蟹酒”或“茱萸酒”。因为重阳过后,日短夜长,伙计们干活要到天黑才得下工。清代蔡云《吴欲》一诗写道:“蒸出枣糕满店香,依然风雨古重阳。织工一饮登高酒,篝火鸣机夜作忙。”孔庆镕在《扬州竹枝词》里说:“紫蟹居然一市空,买来声价重青铜;东翁为劝茱萸酒,过却明朝上夜工。”江苏丹徒的谚语道:“吃了重阳酒,夜作不离手。”至于做夜工的时间,要一直到清明为止。《金陵岁时记》载:“吾乡重九之夕,铺家治酒剥蟹,以犒店伙,佐以咸鸭。是夕酒后,工人始夜作矣,至清明而罢,亦铺家俗例也。”

由此,就像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相延成习,积习成俗,螃蟹也成了重阳节的美食标配。

迎寒戏竹马,登高放纸鸢

在重阳节传承至今的2000年里,除了登高、祈寿、驱疫、赏菊、食糕、宴饮之外,各地还有各种民俗,甚是有趣。

戏竹马逐疫

长江中下游一带,重阳日有小儿骑竹马的风俗,将一根竹竿骑在胯下,奔跑跳跃。《江南志书》说,铜陵县“九月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官山神,民间置糍糕颁食,互相遗馈,戏竹马逐疫。”可见这种游戏的意义在于驱逐灾疫。有些地方又把骑竹马叫作“迎寒”,很可能是由迎接霜雪之神而演化来的。

放纸条插重阳旗

重阳节正是天朗气清的时节,旧俗中有放纸条、竖重阳旗的游戏。《江南志书》说,常熟县“九月九日,儿童以五色纸接为条,长一二丈,粘竿首,植于庭户间,曰放纸条。若登浮图、山颠,有携至五十余丈者。”

重阳旗则是把五色纸剪成斜角式,连缀成旗,竖在院中。也有的人像《金陵岁时记》中记载的那样,把五色纸镂刻出花纹,中间嵌上“令”字,插在门前。

纵牧

春秋两季,天气温暖,流弊少,食料多,因此一般都在此时放牧,以寻觅野食。安徽怀宁、广西隆安、甘肃平凉等地有民谚道:“九月重阳,散放牛羊。”又道:“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放风筝

《凤山县志》说,“九月重阳,为登高会,童子竞放风筝,如鸢,如宝幢,如八卦河洛图,缚小藤片,能因风作响,惟夜或系灯其上,官禁止之。”


>>>旧文新读

古诗词里的重阳节

九日闲居·并序

(晋)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登山

(唐)李白渊

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九月重阳还又到

(宋) 欧阳修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

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十拍子·暮秋

(宋) 苏轼

白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身外徜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

玉粉旋烹茶乳,金薤新捣橙香。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

(宋) 辛弃疾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车几两,去程多少。有客书来,长安却早,传闻追诏。问归来何日,君家旧事,直须待、为霖了。

从此兰生蕙长,吾谁与、玩兹芳草。自怜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飞鸟。只有良朋,东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处,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沉醉东风·重九

(元)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重阳

(清)蒲松龄

中秋恨是在天涯,客里凄凉负月华。

今日重阳又虚度,渊明无酒对黄花。


菩萨蛮·留秋

(清) 郑板桥

留春不住留秋住,篱菊丛丛霜下护。

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

江上山无数,何处登高去?

松径小山头,夕阳新酒楼。


作者:陈晓黎

编辑制作:徐璐明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当前中国改革发展述评之二
125期③圆桌(上) |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需多少“合力”?顾彬、陈众议、郜元宝、彭青龙、贾平凹建言
让格桑花绽放在更加灿烂的明天——中国福利会与日喀则市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对口交流合作
【地评线】稳中向好是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中国那些事儿】育儿更轻松!美媒:人工智能悄然改变中国人的“养娃”方式
市消保委联合民政局重阳送温暖 为孤寡老人“空中排雷”
高房价让加州人逃离,开始考虑另一种生活方式
重阳将至,为什么要在这一天赏菊花、插茱萸呢?
重阳爱老敬亲 感悟国学魅力
涵养文化自信,让重阳节更具时代价值代价值
开始回忆执教国足的美好记忆,里皮萌生退意?
重阳糕大闸蟹糖炒栗子菊花酒……重阳节美食,从逛上海老字号食品店开始
【中国那些事儿】海外“粉丝”越来越多!美媒:中国网剧开始走出国门
重阳节好天气回归,昼夜温差大记得添衣
重阳节习俗知多少?快来挑战一下吧!
29个走心的国外设计,太牛了!
人民时评: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
延续中华文脉 锻铸中国精神
最高200万+7天年假,携程帮女员工冻卵了!冻卵已非女明星专属,为何越来越多中国女性想“冻卵”?
咬一口重阳糕,奶香味在舌尖散开
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坚定信心发展路,昂首奋进新时代
86岁“最美手绘漫画”老人,盛赞交警“绿灯侠”,九九重阳节,年年敬老情
经典动漫强势归来——中南卡通登陆第12届CLE中国授权展
重阳“老漂”报告发布: 老年人迁徙京沪蓉帮子女“带娃”,超半数独自出门不知如何坐飞机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上海多部门向年轻人们发出倡议:爱爸妈,从了解他们开始
重阳节,重温习近平的这些暖人瞬间
红宝石婚庆典忆40年改开岁月,朱泾古镇这场重阳节活动有创意
关于重阳节 老外知道多少?
尽孝敬之道,固忠诚之魂 ——上海公安开展重阳节系列活动
《诛仙》演员名单引热议,101少女孟美岐肖战李沁组CP,赵丽颖杨紫后女主番位之争又要开始了?
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开始,计划招录1.45万人
宋代的宫斗堪比清代?进阶之路从红、紫霞披开始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