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茂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引领“中国号”巨轮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为新时期我国国内改革和参与全球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向引领,拉开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基本架构,开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和新样本。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拓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拓展世界经济发展的空间。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创造了过去4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奇迹”,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未来仍将继续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和富有,一旦它放弃改革创新,就会走进死胡同。几乎每一次重大社会进步,都必然伴随着一场重大改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和变革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只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有机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获得国际竞争新优势。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也表明,闭关锁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只会落后挨打,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改革开放是开创当代中国崭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中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赢得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不进则退、背水一战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更加坚定信心、一鼓作气,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生活幸福之梦。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梦的崇高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改革开放为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从开办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设立自贸试验区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全面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要推动经济爬坡过坎、再上台阶,就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扩大开放促进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机制改革。扩大开放要善于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巧妙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这更加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扩大开放促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成功实践。在新时期,要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更加需要不断提高投资开放水平,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推动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
扩大开放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这要求一方面要巩固和拓展外贸传统优势,推进通关机制创新,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外贸竞争新优势。同时,不断总结和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经验,做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引领者,推动国际贸易治理机制不断变革和完善。
扩大开放促进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新常态。政府部门不断创新行政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扩大开放促进加快金融发展方式转变。金融体系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突破直接融资瓶颈,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打造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链,切实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同时,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市场竞争。
扩大开放促进构建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实施新时期走出去国家战略,应确立企业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提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和能源资源合作。
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新水平
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激活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维和新理念,打开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视野和新空间,以更加开放、包容、自信、友好的姿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全球经济开放联动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样本。
以改革强自信,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我国在贸易金融体制、各类市场主体便利化机制、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标准等方面的改革和尝试,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增加国民福祉,增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底气和自信心。要将改革的勇气和魄力运用到对外开放中,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在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既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又要拓展我国发展利益,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以改革促合作,拓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空间大网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奠定基础。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我国与亚洲、欧洲、拉美等地国家的产业和市场对接,并成为参与更加广泛国际合作的纽带;以G20、APEC、金砖国家等重要国际合作机制为中心,不断扩大“朋友圈”,吸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参与,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促进对外开放的大空间大网络的资源流动和要素配置,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的机遇和经验。
以改革激创新,构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和新优势。改革释放出创新的动力,促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从低价竞争向高质量和高技术产品转变,在巩固和提升我国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外贸出口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推动出口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推进互联网与外贸的紧密融合,使外贸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以改革优布局,打造陆海联动、东西协调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打破了区域壁垒,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中西部地区发挥沿边优势,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二是优化投资布局,我国资本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外资“引进来”相结合,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引进高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投资。三是优化合作布局。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
以改革筑平台,培育中国对外开放的竞争主体和服务体系。完善跨国经营和投资的促进平台,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优势和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引导和支持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设立产业集聚区、生产加工基地等,形成国际化经营的规模优势。积极搭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发挥丝路基金作用,为对外开放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以改革增福祉,确保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对外开放的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国改革开放要立足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通过改革确保广大人民能共享对外开放的红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时,在对外开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推动对外开放步入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