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豆腐”领先美国社会五十年,中国医生让大豆从饲料“逆袭”
大豆是如何在美国从肥料、饲料爬上餐桌,“变废为宝”?近日,《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人在其中功不可没,尤其是一位医生在美食和和营养学上的钻研,“领先了时代五十年”。
故事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当时,美国农业部为了给参加战争的士兵开发新的蛋白质营养来源,寻找比肉类更好的替代品,找到了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
“美国人不知道怎么利用大豆”,《纽约时报》1917年的采访中,金韵梅第一次将中国人发明的豆腐介绍到了美国社会。当时,美国人对大豆的认识,还停留在作肥料和饲料上,只有偶尔在吃“杂碎”等上不得台面的菜时,才会煮一些作为配菜。他们并不看好这种“难吃”食物的美味前景。要让美国人接受大豆也能吃,金韵梅想到了中餐里豆腐花样百出的烧法。
果然,“豆腐”出现后轰动一时,有美国人新奇地将这种没见过的食物称为“大豆奶酪”。有当时的媒体报道称,发现了大豆的“双重人格”!虽然金韵梅没有亲眼看到素食豆腐汉堡、麻婆豆腐、豆浆拿铁等风靡美国,但她所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是美国首次有华人获得如此高的权威。
▲你还认得出这是豆腐吗?
当时金韵梅向其他人介绍豆腐时,还不得不以其他食物来类比,形容它的口感“有点像脑子,也有点像胸腺”,而如今的豆腐,已经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美食。百变的菜色、健康的营养构成不仅让豆腐成为美国年轻人钟爱的食谱,“豆腐”还被归纳为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颇具影响力的流行生活方式。不少以纯素豆腐料理为特色的大厨,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粉丝。
但在金韵梅刚刚将豆腐带到西方时,她或许很难想象豆腐所能取得的“辉煌”。当时清朝刚刚覆灭,中国社会极为动荡,美国则受《排华法案》影响,对华人极不友好。金韵梅经常无缘无故遭到街头素不相识人的辱骂,以及同学的排挤。虽然她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成为受人尊敬的医生,并将豆腐等中国智慧的结晶介绍给西方社会,在多个领域功成名就,她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金韵梅最终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中国行医20多年,创办北洋女医学堂。而她在美国研究大豆、推广豆腐的经历,尽管影响深远,也鲜为人知。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