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科研单位就这么自信,觉得年轻的科研人才就应该为了情怀放弃可以选择的高薪,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呢?
不,看看他们的发际线,他们已经不青春了。要知道博士毕业的人,除非大神,几乎都已过而立之年了,他们的家庭压力非常大。
上图是我们在募格科聘上随便搜出的一所国内某非重点高校招聘,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一个能搞科研、也能出成果,但薪水和待遇更好的岗位呢?
这背后的体制问题,也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中科大副研究员袁岚峰博士所说,我们更多地要以花别人2倍的钱办别人1.5倍的事自豪,而不是以花别人10%的钱办别人20%的事自豪。国家和研究院所舍得花钱投入在设备上,这很好,但更要舍得花钱在科研人员的收入上,这才是重视人才的思维。诚然,科研需要有情怀的人来做,它不是一条致富路。但科研不能致富,绝不等于科研人员就应该无条件忍受低薪酬。都已经8012年了,我们不能走两个极端,一边讲奉献,一边宣扬甘于清贫,这不是亲手将人才推向别处吗?
如《史记·滑稽列传》所述,楚国攻齐,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求救,让他带上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大笑,说:“我看见路旁有人祭祀田神,拿了一只猪蹄、一杯酒,祈祷明年五谷丰登。祭品这么少,要得还这么多,真是可笑啊。”于是,齐威王很羞愧,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赵国也顺利答应齐国的请求。
可见,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自古至今都是大忌。
2016年,李总理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考察时说,希望有一批人能够静下心来甘于坐“冷板凳”,但别忘了,总理同时还提到,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科研“人头费”不要管得太死,否则很难吸引一流人才。
很多时候,有些人似乎只看到了总理的前半句,而选择忽略了总理的后半句……
市场经济已经这么多年,真心希望政府和科研机构能审视一下自己的薪酬体系,我们没有要求让科研人员一夜致富,但至少要让他们的收入配得上安心奉献的程度,这已经是最起码的底线了。
我们要讲情怀,但也不能只讲情怀,对吧?
顺便提一句,在知乎这个问题下,很多博士自黑了一个解决方案。
应该让FAST以中科院的名义招硕士生,当在读博士培养,毕业方向定为此次招聘的工作内容,和导师异地网络联系,3-5年毕业,又能出文章,年薪还10万,一下子显得比补贴多多了。
这个段子看哭了很多人,嗯…是不是暗示了,不光科研人员的薪酬低,硕博士的补贴也该再涨一涨了?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姜澎
来源:募格学士原创、中外学术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