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

2018-11-02信息快讯网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之际,艺术节和APP联合推出《我和我的艺术节》专题报道,邀请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艺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讲述与艺术节一路走来的故事,从鲜活的创作、演出经历中感受当代中国艺术家们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廖昌永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曾在第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青年艺术家代表担任升旗手,就此与艺术节结下不解之缘,与艺术节共同成长,多次与艺术节合作,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如第四届的《波西米亚人》,第九届的《塞维利亚理发师》,以及之后的多次音乐独唱会。接下来让我们来听一听,廖昌永与艺术节之间的故事。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您是从第一届就开始参与,您还记得升旗的那件事儿吗?

廖昌永: 我应该说和艺术节一起成长的,或者说艺术节伴随着我的艺术成长之路的,我们相互陪伴吧,因为我1995年硕士毕业就留校了,1996、1997年就开始在国际上获奖,然后1999年我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成立,那个时候作为年轻艺术家的代表,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升旗仪式的升旗手,我和黄豆豆两个人,当时作为上海两个最年轻的艺术家来讲,这是莫大的荣誉,所以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问:第四届您唱《波西米亚人》,第九届是《塞维利亚理发师》,第九届还有您的一个独唱的专场。后面上音的优秀作品展,这您肯定是在里头的,在同一届里面还有一次上音的经典歌唱。

廖昌永:嗯对,这是我做的。我们上海音乐学院的所有中青年教师,我们做了一个浪漫之夜,这样一个演唱会。

问:那是您主动去提的吗?还是说因为我们要筹备一场演出,就是为了艺术节,还是说我们有一些别的场合?

廖昌永:没有,当时是这样,那我们是觉得艺术节是个非常好的一个对上海音乐学院推广宣传的平台。因为当时我们自己有很多青年教师是从国外回来的,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我们美声这一块的这个专业教师,我们现在的这个海归率可以占到99%。当时我跟周先生我们俩开玩笑,周先生说“我算土鳖了,我是解放以前开始回来的。”她说,“我已经从海归变成土鳖了。”我是百分之百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在国外有工作经历,但是没有在海外有留学经历的。除此之外,我们这些专业教师都是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向社会展示一下我们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教师的目前的一个状况,所以把我们中青年教师“一网打尽”,全部放到艺术节的平台上去展示给大家。就是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些优秀的青年中青年教师在这工作,其实是展示上音声歌系的教学力量。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那场演出,因为当时都是青年教师,那场演出过后,您或者是您的同事们有没有感觉到什么不一样?

廖昌永:首先我觉得一个是认同感,就是上海音乐学院在艺术节期间专门为我们的中青年教师做这么一场专场音乐会。等于是第一次这么集中地推教师,在社会上展示我们教师的风采,是学校对我们教师们的一个认同感,对他们的一个信任感,那么让他们也有一个归属感。第二呢那个时候改革开放30多年,当初改革开放时候出去的人,现在回来报效祖国。那我们现在回归率专业教师已经达到99%了,是这样一种情况。那么从学校的学科教师梯队建设来讲,用周老师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这一届的教师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专业教室里边最强的一届,各个声部都有,男高音男低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都有了,声部齐全的都在海外有过演出经历的、国外留学经历的。每个人都有很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教学经验的这样一个群体。当时让我们青年教师们心里边还是挺鼓舞的。所以从后来教学成果也好,工作积极性也好,对学校的认同也好,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廖昌永和他的朋友们》您记得您当时请了些谁?

廖昌永:我倒真还有点记不太清楚了。

问:那当时怎么样会想到举办这样一场活动呢?

廖昌永:这其实还是艺术节提出来的,现在独唱音乐会够多了。其实你应该做一个你和你的朋友们这样一个音乐会,我说这其实倒也是蛮好的一个提议。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那您在我们历次的艺术节里面,您有没有哪一次觉得特别有话可以说?

廖昌永:当然太多了,一个是我们当时做《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时候,这个其实是我一个梦想。因为我在国际比赛很多次,就是我三次国际大奖都是《塞维利亚理发师》 ,都是《给大忙人让路》做一个主打曲目。但是一直想演一个全本的。我们之前做过一个conversion,跟胡咏言和上海爱乐,我们一起做一个semi-stage,就是穿着衣服,穿着现代的衣服,但是没有舞台布景,简单一个布景,半舞台式的,乐团也坐在舞台上,那是之前好多年前做的一个。所以做一个整本的hole production的舞台制作版一直是我非常大的一个梦想。所以那次是我们上海音乐学院联合罗马歌剧院,用了罗马歌剧院的指挥,罗马歌剧院的舞美,罗马歌剧院的服装、导演。我们音乐学院历史上第一次纯国际制作方式来做的这么一场歌剧演出。一是圆了我一个梦,第二,那次让我真正认识到学校的学科建设,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舞台上多去实践,其实给我做了副院长以后分管一段时间教学、艺术实践,都埋下了非常好的一颗种子。那个时候让我很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实践,对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次对我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那么另外还有一次是2008年,那一年其实对于我来讲,感触是蛮多的,因为2008年的时候发生汶川大地震,大地震之后,我们后来有一个分会场就是在都江堰做的。去的时候正好是我生日,所以当时我们整个艺术节的同仁们跟我一起在都江堰的废墟上,音乐会以后给我做了一个生日party,其实这个对我印象是非常深的。从那场音乐会完了之后,我就立刻到维也纳去办我的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那天我们领导还是在周老师家里,陪着周老师看电视直播。这次对我印象其实也是蛮深的,就第一次我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到外地去做这样一个分会场,而且意义确实也对四川人民来讲,特别对灾区的人民来讲,意义非常大,给他们非常大的心理支持。那同时因为我们上海也是都江堰的对口援建省市,所以我们带着我们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到都江堰去慰问他们,给我留下印象非常深。还有一次就是我们的《一江春水》这部歌剧演出,因为这部歌剧演完了以后,周老师身体急转直下,第三年先生就去世了。其实这个是先生亲自参与从选材到委约作曲,到整个的排演过程,九十几岁高龄一直全程参与的,也是我们宗师级别的老一辈艺术家,给我们作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还有一个非常印象深刻就是今年的8月份,我们艺术节第一次在内蒙古和内蒙草原艺术节做了一个分会场。8月份的时候在草原做了一个草原之夜,我的一个独唱音乐会,当然这个音乐会其实起源蛮早的,我们中国新年音乐会在维也纳金厅的一个演出,当时我是跟内蒙代表团一起在那演出。演出完之后跟托噶(乌兰托噶),我们当时说做一个廖昌永和托噶的对话,其实是城市和草原,上海和内蒙,作曲家和歌唱家,汉族和蒙古族的这样一个对话,人与自然的这样一个对话。那其实一说下去就十年过去了。今年正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上海有很多人对内蒙、对大草原是很有感情的,因为当时内蒙接收了我们上海的3000孤儿,我们把这个对话重新续起来,做了这场草原之声音乐会。上半场全是我们这些年来创作非常优秀的汉族的,或者能够代表上海创作水平的一些声乐作品,下半场全部是草原的,像托噶的,父亲草原母亲的河,呼伦贝尔大草原啊,这样一些曲目。乌兰恰特从来没有那么多人,三层观众全都坐满的,而且反响非常好。所以这场音乐会给我也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这一场音乐会增进了内蒙和上海两地之间重新续起当年的这样一段情感。我觉得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从经济建设到人文建设到环境建设,其实一步一步是有迹可循的。做这样一个对话音乐会,我觉得是献给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的一个创作成果也好,还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我们各方面的进步也好,都是非常有意义。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您刚才说到一点草原之夜,应该是大家坐在草坪上听音乐会,后来好像一听不对,你说三层观众,这应该是在剧院对吧。

廖昌永:对,是乌兰恰特和呼和浩特的剧院,但之后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后来真是到了古伦锡勒的草原,真的是坐在草地上跟牧民唱的歌。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那个当时您坐草地上就唱歌的话是有多少人听?

廖昌永:不会超过50个人。就是当地的牧民,骑着马来,穿着服装的。应该说我们表演的这些演员比观众要多。

问:那么当时你们这场演出是即兴的,还是说我们就是准备好了去?

廖昌永:应该说还是准备好一些的,因为当时我们去了三个地方,一个是在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的演出小分队的诞生地苏伊特右旗。我们到那去学习他们乌兰牧骑精神,去看他们博物馆,请了第一代的乌兰牧骑、第二代乌兰牧骑的表演艺术家跟大家进行交流。其实这一次对我们的感触真的是蛮深的。就是说真真实实地感受艺术家应该要深入生活,要深入群众,我们的社会的使命感、做艺术家的责任感。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⑱| 廖昌永:陪伴我的职业生涯20年-信息快讯网

问:我们国家用最顶尖的艺术家送到最偏远的地方,您觉得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呢?

廖昌永:我觉得一个是不要让我们的艺术家离开群众,离开生活。我们要了解艺术,要明白我们的艺术是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不能分开的。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艺术要为谁,这是我们以前说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其实我们艺术家也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艺术要是离开了观众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是无水之舟,所以我觉得这个活动其实对于我们艺术家来讲,是一次心灵上的洗涤。

问:艺术节之于您或者之于这个城市有什么意义呢?

廖昌永:我觉得我们上海是一个经济大都市,其实同时我觉得经济和文化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光有经济繁荣,文化不繁荣,艺术不繁荣,这个城市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一个超级大都市、经济大都市,同时应该是个文化大都市。这样一个文化大都市他需要有几个标志性的艺术节在里边。所以我想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于上海来讲,它的文化含量,它的城市精神建设含量是非常之重的。所以我觉得我们非常值得荣幸和骄傲,我们上海有一个有国际声誉的、有20年历史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另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于我来讲,其实是陪伴了我的职业生涯20年,从1997年国际获奖完回来以后,开始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能够有机会,可以一直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起共同来成长,是我的荣幸。对于我的艺术生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我的帮助非常多,给我的支持非常大,给我的艺术成长很多关怀和帮助。

视频来源:艺术节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东京消息:上海出品3D昆剧电影《景阳钟》东京国际电影节获“艺术贡献奖”
“我的天哪~”小岳岳确认空降《相声有新人》决赛夜,欲报德云社砸挂之仇
激发传统戏曲在现代电影场域传播力,昆剧电影《景阳钟》获东京国际电影节“艺术贡献奖”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要真正理解贝多芬和莫扎特,去听室内乐
【我是一颗石榴籽】西部支教我的青春别样美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⑫| 祖忠人:艺术节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文汇早读 |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写诗是创造惊喜的艺术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全世界最会演奏莫扎特的一支室内乐团来了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写诗是创造惊喜的艺术
唐占鑫:打不倒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⑬|谭盾:21世纪的世界交响音乐史怎么写
上海最早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又来了,值得为这些演出去一次秋天的宝山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12小时马拉松式的艺术“狂欢”闪耀上海
43500岁!史前幼狮遭遗弃后被冰冻四万年,科学家将让其“复活”
一对粗心的父母,两个顽皮的孩童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晨钟”敲响,信仰的歌声回荡剧场
瓷器界“乐高”将艺术沁入生活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⑲|奚美娟:年轻人从全国各地飞过来看演出,就是影响力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五十肩?骨科医生教您“解冻”的正确方法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幕后故事,3.2米高80公斤重,中国舞台最大木偶亮相艺术节舞台
我的进口博览会日志:巧手“织就”498片“彩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跨界创意中心主任苏昊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舞姿缤纷、理念多元:来看全球舞蹈家们的坚守和突破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⑳| 田沁鑫: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还是一个没有名的小导演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观《共同家园》音乐现场:宏大主题下瑰丽的艺术想
廖昌永“下海”!唱了半首歌曲,跳下水池游泳25m,又爬起唱完剩下半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