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昆夫人李伯钊长征路上创编的《打骑兵舞》,居然在战斗中发挥了神作用

2018-11-07信息快讯网

在长征路上,红军部队首长十分重视宣传队的工作。即使环境再艰苦,部队再减员,他们也要调一些具有文艺特长的战士充实到宣传队去。在长征中,宣传队是宣传与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宣传鼓动棚是中央红军宣传队在第四次反“围剿”之前创造的一种行军途中的宣传方法,《红星》报介绍经验后在全军推广。每当队伍经过长途跋涉感到疲惫不堪时,或者是在战斗进行前后,宣传队就在路旁用布扯起一个棚子,插上红旗,喊口号,敲锣鼓,说快板,唱歌。这时,行军队伍立刻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和巨大的战斗力量。

徐特立的“捉虱舞”别有风格

在长征途中,徐特立的“捉虱舞”别有风格。长征出发后,徐老被编入干部休养连。1935年农历除夕,干部休养连在贵州猴场(今草塘)举行文艺晚会。李伯钊跳了《海军舞》,蔡畅唱了《马赛曲》,李坚真唱了山歌。而将晚会推向高潮的,却是徐老的舞蹈。徐老缺门牙,调皮的红军女战士偏要他唱歌。徐老就跳了一个自编自演的“捉虱舞”。他把羊皮袄翻过来,左手一举,右脚一抬,身子一歪,右手一举,左脚一抬,身子又一歪,摇摇摆摆地出场。他两手交替在衣服的羊毛里搜索,捉住一个“虱子”,捏着“虱子”靠近仔细瞧瞧,自言自语道:“虱子?”然后,他将“虱子”送进嘴里,咬了一下,肯定地说:“虱子!”接着,徐老又反复地做,反复地说:“又一个!”徐老的动作虽然简单,但表演非常生动。他那风趣的神态、滑稽的装扮,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徐老的“捉虱舞”,成了他的“保留节目”,一直演到瓦窑堡。

朱德、萧劲光也是舞蹈积极分子

在长征途中,凡是部队打胜仗,解放某个城镇或与友邻部队会师,就像是遇到了盛大的节日,都要欢庆和借此宣传群众,这时宣传队和部队多采用联欢会的形式来犒劳部队、联系群众。1935年6月,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北上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达维地区胜利会师。14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到达达维镇,当晚两支部队举行了联欢晚会。18日,中央机关、红一方面军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两大主力红军举行了长征以来最隆重的联欢会。在一座天主教堂里,红一方面军战士剧社、各军团宣传队和红四方面军新剧团联合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晚会上,首先演出了红一方面军宣传部长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万岁,万岁!我们的会合轰动了全球全中国。……”曲调高昂,激动人心。早在中央苏区时期就享有“三大赤色跳舞明星”之一称号的李伯钊,和红一方面军宣传队员一起跳了《红军舞》《海军舞》《乌克兰舞》《农民舞》等。李伯钊婀娜的身姿,轻盈的舞步,令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开眼界。他们啧啧称赞道:“中央红军的能人真多。”

杨尚昆夫人李伯钊长征路上创编的《打骑兵舞》,居然在战斗中发挥了神作用-信息快讯网

▲朱德和徐特立

朱德、萧劲光等红军将领,也是舞蹈积极分子。1936年11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保安,中共中央机关举行了欢迎会。中央领导大都表演了节目,但最精彩的还是朱德跳的藏族舞蹈。在会上轮到朱德演节目时,他健步走进会场中央,将羊皮大衣一脱,翻过来往身上一披。接着,他将长袖往腰间一系,欣然起舞,跳起了《雅西雅舞》,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开进云阳镇,红一方面军战士剧社为西安来的一个考察团演出,美国记者斯诺到场并给演出拍照。当时条件简陋,在一个临时搭起来的木板台子上演出。萧劲光参加了《乌克兰舞》的演出,因为他块头大,跳舞时舞台突然坍塌了。演员一时十分狼狈,引起了一阵哄笑。

起到骑兵战术培训作用的《打骑兵舞》

在长征途中,李伯钊、危拱之等是主要的戏剧、舞蹈活动负責人。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帮助红军军事训练也发挥了特别的作用。李伯钊甚至通过舞蹈来教红军战士学习打骑兵的战术动作。

杨尚昆夫人李伯钊长征路上创编的《打骑兵舞》,居然在战斗中发挥了神作用-信息快讯网

长征期间,国民党军为“追剿”红军,曾动用了数量可观的骑兵部队。在红军长征的两年时间里,有15个月的时间都要面对敌人骑兵部队的袭扰。长征初期,红军对与国民党骑兵作战几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面对刀光闪闪、来去迅速的骑兵,不少战士感到很有压力。正如刘伯承在红军大学讲课时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指战员过去主要是习惯于森林、山地作战,很少甚至完全不了解骑兵。因此……遇见骑兵时,很易发生慌张,受到不应有的损失。”1935年6月底,红一方面军到达卓克基。接着翻越长板山、打鼓山等大雪山,到达黑水芦花地区。这一带是川西北高原,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红军决定继续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一军团派遣红二师第六团和第五团一个营作为先头部队,进入草地,侦察北进的道路。侦察草地的道路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任务。当时先头部队驻地的藏民已逃匿一空,战士们对草地的情况不明,口粮准备不足,但抱着“走不动,爬着去,没东西吃,吃野菜、青草”的决心,向草地进发了。第一天走了55公里,第二天刚走15公里,就遇到了国民党藏族骑兵的袭击,红军战士们仓促应战,在草地里同千余名骑兵展开了顽强的拼杀,激战了一天。因敌人在地形、人数上均占优势,红军虽经英勇苦战,最后将骑兵击退,但损失很大。这支先头部队难以继续前进,不得不从草地折回。

1935年8月,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毛儿盖总结与国民党骑兵作战的经验教训,专门发出《关于对敌骑兵战斗的指示》,加强了打骑兵的战术训练。为此,陆定一和李伯钊合写了一首《打骑兵歌》:“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应战来打他。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快放齐射杀。我们瞄准他,我们打垮他!我们消灭他!我们打垮他!无敌的红军是我们。打垮了敌人百万兵,努力再学打骑兵,我们百战要百胜。”“红色战士们,快练打骑兵。立射!跪射!坐射!卧射!前后左右巧连环,天塌地陷也不乱。”

在毛儿盖,李伯钊还创编了《打骑兵舞》。她之前在中央苏区就创作过类似题材,如《马刀舞》。《马刀舞》在红军战士操练马刀格斗的“大刺”“小刺”动作基础上,进行提炼而产生,表现红军战士对敌斗争时,劈、刺、砍、杀的战斗情形,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展现出英武、雄壮的红军战士形象。《打骑兵舞》继承了《马刀舞》刚健有力的风格,李伯钊在舞蹈中运用了战斗动作的素材,如立射、跪射、坐射、卧射、打排子枪等。由于《打骑兵舞》既有实战的针对性,又体现具体的战术运用,很快在部队中流传开来,成为直接为军事服务的舞蹈,是红军舞蹈在长征路上的创造,体现了红军舞蹈强烈的战斗性。当时红一方面军政治部通知各单位宣传队,都要派人在毛儿盖学习《打骑兵舞》。由于《打骑兵歌》和《打骑兵舞》的推广和普及,战士们不仅获得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而且在战斗中获得了直接的指导经验。当红军士兵再次遭遇敌人骑兵时,能够沉着应战,临危不乱,“四面八方一齐开火,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

有歌又有舞,歌舞结合,欢快热烈,红军战士们学打骑兵的兴致更浓了。后来,在打骑兵的战斗中,产生了积极的效应。曾任红一方面军战士剧社社长的潘振武回忆道:“《打骑兵歌》及其舞蹈的推广普及,的确发挥了应有的效用。以后红军遇到骑兵,再也不感到惊慌失措了,一排子枪打过去,打得敌人人仰马翻。”后来,红军在甘肃青石嘴、陕北吴起镇等地的战斗中,都成功地运用了打骑兵的战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节选自《党史博览》2018年第4期


作者:何立波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周怡倩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