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道德重负下的忧郁少年
刊登蜘蛛侠的第十五期《惊奇幻想》在1962 年6月被摆上了各大报摊。它在神奇四侠的基础上进一步脱离了传统漫画模式。与科比笔下的那些风光体面的英雄不同,在迪科特的故事里,到处都是骨瘦如柴、冷眼旁观的愤青,而主角彼得·帕克就生活在周围人的讥讽冷笑、指指点点和横眉怒目中。在开篇第一页,帕克打着领带,穿着背心,戴着高度数眼镜,梳着规矩学生头,被一群穿着字母运动衫的同班同学欺负;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四眼胆小鬼的悲惨社交生活,他不断被阿奇、加格海、贝蒂和维罗尼卡合伙欺负。帕克的朋友只有把他当小孩子一样宠爱的本叔叔和梅姨妈,以及一大堆课本。他被科学实验室里的蜘蛛咬了一口,让他的力量和敏捷得到大幅提升,并获得飞檐走壁的能力(“蜘蛛感觉”的本能要到故事的最后才会出现)。后来帕克就开始参加摔跤比赛,赚些零花钱。他参赛时都戴着面具,因为心中依然留存着青春期的不安全感——“万一我输了呢?我可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我,我得想办法伪装自己!”不过那些大块头对手在他面前总是弱不禁风。他的精彩表现让他上了一档电视节目,为此他特意亲自缝制了一件红蓝两色的制服,并用自己腋窝下射出的蛛丝加固,在胸口和背上都缝出了蜘蛛标记,兜帽上还有两个硕大的白眼圈。然而,光靠服装并不能塑造一名英雄:在结束电视节目拍摄后,帕克在演播室大厅里目睹了一名歹徒行凶,但他事不关己地走开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拿下比赛冠军,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打开家门发现一个窃贼杀害了慈祥的本叔叔。帕克穿上蜘蛛衣,循着线索抓到了这个恶棍,最后发现这就是他在演播厅里放跑的那个罪犯。大脑空白、满怀罪恶感的他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命运。“能力越大,”斯坦· 李在旁白中向读者说道,“责任也一定越大!”
▲斯坦· 李在《蜘蛛侠》中客串
虽然故事略显俗套,但斯坦·李掷地有声的对白、迪特科令人咂舌的制服设计以及宝刀未老的斯坦·戈德堡为蜘蛛侠制服选择的樱桃红和深钴蓝(为了与神奇四侠比较活泼的天蓝色形成对比而深思熟虑后的结果)的色彩搭配,都给这部作品增色不少。可是,这些细节都入不了古德曼的法眼,《惊奇幻想》还是在这一期之后停刊了。
不过,这一期的读者反馈却异常热烈,于是,这个角色在年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系列——《超凡蜘蛛侠》。帕克的世界依然笼罩在不公平的阴云之下,除了担心梅姨妈的身体,或者在想方设法赚钱帮她支付账单时所流露出的担忧,他的脸上还常常表现出受排挤的人终于翻身时的那种辛酸,眼中则闪烁着“我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的疯狂。他成为《小喇叭日报》的自由摄影师,在以蜘蛛侠的身份行动时顺便拍下自己的身影;尽管曾说过那句“责任越大”的经典台词,但蜘蛛侠早期对抗犯罪的冒险动机却主要是为了能拍到有价值的照片,而不是做好事的冲动。人算不如天算,这些照片后来不可避免地变成了《小喇叭》出版商约拿·詹姆森攻击他的宣传材料,后者视蜘蛛侠为“公共威胁”。只有在帕克领取工资的时候,迪特科才会为他画上笑容。当布鲁斯· 班纳变成绿巨人时,他至少通过自我反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拯救。但是从书中那一连串的思维气泡中可以看到,彼得· 帕克的问题和蜘蛛侠的问题现在却并到了一起。在因一场误会而与警察大打出手之后,他穿过空无一人的阴暗街道返回了住处。“一切都乱套了……(啜泣)……我要是没得到这股超级力量该多好!”
这一切都被描绘得得体、精彩,且紧张刺激,其中还有流畅的特技打斗场面。虽然迪特科对动作的描绘与科比的风格截然不同,他加入了更多体操式闪躲,而不是拳击式重拳;但也同样让读者热血沸腾。斯坦·李的点睛之笔则是让帕克在穿上蜘蛛衣后不时冒出几句粗俗笑话:这不仅加深了读者对其强迫症式紧张思维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改善了作品的阴郁氛围。尽管有校园暴力、贫穷、亲人重病、职场险恶和犯罪威胁,但《超凡蜘蛛侠》依然在总体上是一部充满乐趣的作品。
这个时候,超级英雄正在有条不紊地取代那些人气低落的作品。《奇异故事》被霹雳火的独档冒险故事接手了;在同一天里,《见习护士琳达卡特》也敲定了计划,即将被《超凡蜘蛛侠》取代,而最后一部怪物题材的作品《悬疑故事》则请来了一位新封面明星:钢铁侠。托尼· 史塔克并不是一个自怨自艾的孬种,也不是付不起房租的穷鬼,而且在情场上他可是行家里手。他是一个跟美女左拥右抱、蓄着小胡子的军火企业家。在被王秋打伤并俘虏后,史塔克被命令开发一种武器来对抗王秋的敌人。然而,他却偷偷制作了一件既能帮助他问题重重的心脏继续跳动,还能保护他逃跑的金属盔甲。科比原本设计了一套圆滚滚的、笨重的灰色铠甲;而当唐· 赫克负责绘制时,就为他装备了吸盘、喷射背包、晶体管驱动的磁铁和钻头,可惜实在是没什么美感可言。不久后,史蒂夫· 迪特科就把这副盔甲改成了流线型,并通过红黄两色的搭配极大改善了其外观效果。
▲斯坦· 李在《雷神》中客串
唐· 赫克成为《钢铁侠》的常任画师,因为科比实在挤不出时间了。“这个可怜的家伙只有两只手,而且只能用其中一只来画画,”斯坦· 李在给读者的回信中写道,“我喜欢让他尽可能多地策划新漫画,并且决定好正确方向,但是他根本没时间再继续将它们一个个都扶持起来;实际上,他现在所做到的程度有时候就已经足够让我吃惊不已了。”
复仇者联盟,科技前沿与古老神话的完美结合
“从现在开始,别再写什么‘亲爱的编剧’之类的客套话了,”第十期《神奇四侠》的来信栏目中出现了这样的声明,“杰克·科比和斯坦· 李(就是我们两个!)都会亲自阅读每一封来信,我们也都喜欢这种我们了解你们、你们也了解我们的感觉!”这几行字成了一粒粒种子,诞生出斯坦· 李笔下最重要却没有超级力量的角色:神秘的漫威牛棚里快乐的成员们。在那一期中,斯坦·李还描绘了一幅乌托邦式工作环境的画面,每一个画师都面带笑容,在同一个欢乐的屋檐下边工作边打趣。但在现实中,科比大概每周只会造访办公室一次而已。位于长岛的家中地下室才是他的工作地点。在这间粉刷了松木油漆的房间里,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获取灵感用的莎士比亚和科幻作品;另外,还有一台用来解闷的十英寸黑白电视机。为了不让雪茄的烟冒到楼上去,这间地下室的门一直都关着。所以,在麦迪逊大道上,根本不存在斯坦·李所说的激情四射的办公室。“虽然斯坦·李在杂志中说得很好听,但其实这些画师们都住在长岛的各个地方,”《钢铁侠》的绘画师唐· 赫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可能这个礼拜去两次办公室,别人则可能在另外的时候去两次……基本上相互都见不上面。”不过,斯坦·李对待这份工作的炙热之魂却是货真价实的。“我偶尔注意到斯坦时,他都笑嘻嘻的,好像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了许多乐趣,”布鲁斯·杰·弗里德曼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漫画大萧条时期一直在斯坦·李身边,他说道,“他就像一个大男孩。我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眼前这个人会成为一代传奇。”
▲斯坦· 李在《美国队长》中客串
尽管如此,斯坦·李依然需要帮助。“我们似乎在一次又一次危机中生存了下来,”他在给一名粉丝的私人回信中写道,“你不可能想象得到我们有多忙碌。问题并不是我们的画师能否做得更好(或者我本人能否把故事写得更好)。主要的问题在于,在我们所拥有的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我们能做到多好?如果有一天,如果遥远天堂真能实现,我们有机会安心创作漫画,不用管火烧眉毛的最后期限该多好啊。”
眼看没法赶上最后期限,斯坦· 李求得古德曼的允许,想雇用一天可以完成二十四页上墨任务的快手乔治·鲁索。可是,对古德曼阴晴不定的用人模式,鲁索留了个心眼没有答应。好在斯坦·李的运气不错,找到了一个助手帮忙解决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星期五少女”。1963 年的3 月,一家临时工介绍所派来了弗洛伦斯·斯坦伯格(昵称弗洛)。这位貌美如花、颇有男人缘的二十五岁少女刚从波士顿来到纽约,手上还戴着一副白色珠粒手套。作为艺术历史系毕业生,斯坦伯格在乐观和外向方面与斯坦·李如出一辙,毕竟她在高中时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后来还自愿参加了泰德和博比·肯尼迪的总统竞选活动。如今她坐在斯坦· 李隔壁的位子上,负责答复粉丝来信(每天都有好几百封),打电话与自由职业画师交流,把原稿交给印刷厂。斯坦·李本人则要么坐在小凳子上猛敲打字机,要么与来访的画师讨论故事。
▲斯坦· 李在《神盾局特工》中客串
在杂志管理公司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对斯坦· 李、斯坦伯格还有布罗德斯基近乎疯狂的工作热情嗤之以鼻,其中包括后来创作了《教父》的小说家马里奥·普佐。但在斯坦· 李的眼中,某种神奇的事情正在发生。随着新角色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接连登场,已经登场的角色们之间开始产生出种种连携关系。史蒂夫·迪特科为《奇异故事》创作的备用主角从自负的外科医生转变成了慈祥的魔术师奇异博士。在第一 期《超凡蜘蛛侠》中有两页内容,描绘了这个射出蛛丝的少年想要加入神奇四侠的情节(但他失望地发现加入这个组织是拿不到工资的);同月,绿巨人(当时以其命名的系列刚被腰斩)也出现在第十二期的《神奇四侠》中。毁灭博士跟蜘蛛侠斗过一场;霹雳火在彼得·帕克的高中集会上发过言;而奇异博士还住过唐纳德· 布雷克医生所在的医院,后者是托尔的人类身份。当蚁人携迷人的黄蜂女出现在第十六期《神奇四侠》中时,页末脚注就清清楚楚地写着:“欢迎蚁人在危机时刻的新伙伴黄蜂女,她的初次登场发生在第四十四期《惊异故事》中!”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交叉营销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它成为这些漫画故事的试金石:这些角色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他们各自的行为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而每一部漫画都只是整个漫威宇宙中的一条线索。
这一切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复仇者联盟。在这支全明星队伍中,你可以看到所有家喻户晓的漫威角色(除了注定是忧郁独狼的蜘蛛侠)。当钢铁侠、蚁人、黄蜂女、托尔和绿巨人联合起来击败托尔的对手洛基后,他们决定今后应该展开更多的合作。精确地讲,就是每个月一期。“复仇者联盟已经行动起来了,” 斯坦·李写道,“为漫威熠熠生辉的明星团队吹起了一阵新风!”这可不是他自吹自擂。在将这些英雄聚在一起时,斯坦·李必须进一步凸显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说话风格,而这也让科比得以在狭小的漫画框格中平衡多名角色的上镜率,并在复杂的视觉效果编排上展现他绝妙的漫画技艺。
——摘自《读书周报》2017年4月17日第八版“书刊博览”
作者: [美 ]肖恩·豪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蒋楚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