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蛇奖:助力医学人才登高飞翔

2018-11-22信息快讯网

银蛇奖:助力医学人才登高飞翔-信息快讯网

今天,一支由两院院士、高校校长和顶尖医学家组成的“名医天团”,将齐聚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简称“青基会”)成立30年暨“医务青年成才之路的成功探索”高峰论坛。这群“医学大咖”因“青基会”主办的银蛇奖而来,他们是历届获奖者。

今年是银蛇奖设立30年。30年里,从银蛇奖历届获奖者中走出了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一大批名医大家、学科带头人……银蛇奖已成为上海卫生系统青年人才的最高荣誉,更被誉为沪上名医孵化机、助推器。

这个奖与报颇有渊源。30年前,报是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30年来,报始终关心银蛇奖评选及其背后的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话题。有人说,银蛇奖的价值已超越奖项本身,“银蛇效应”着实耐人寻味。

一大批名医大家由此走出

“对银蛇奖我很熟悉,因为我本人也有幸获得第二届银蛇奖的一等奖。当时,我从法国学成归来不久,能获此奖项感到很受鼓舞。”今年10月《从银蛇奖到沪上名医》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在该书序言中如此写道。1990年,37岁的他是第二届银蛇奖一等奖唯一获奖者。

创设之初,银蛇奖就明确是一个面向40岁以下青年医生的奖项。不过,对青年医生来说,要获得银蛇奖,竞争一直是激烈的。1993年,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摘得第四届银蛇奖二等奖;1999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在第七届银蛇奖评选中,拿的也是二等奖……这一独特的“二等奖现象”,凸显出银蛇奖货真价实的含金量。

30年来,两年一次的银蛇奖已举办十六届,共评出248位获奖者、271位提名奖、23位一等奖获得者导师获特别荣誉奖。他们中,走出了陈竺、陈国强、孙颖浩、葛均波、宁光、张志愿、李兆申等七位院士,九成以上获奖者获得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更多人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响当当的名医大家。

该奖项还被称为“管理者的摇篮”。近40%获奖者转型成为高校校长、医院院长,以及政府部门当家人,其中不乏省部级以上官员。

诞生于上海卫生人才匮乏时期

“没想到日后会有这么多名医大家走出来。”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银蛇奖30年历程的全程见证者蔡秉良感慨万千。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门打开,一时间,有才华的青年医生大量出国深造,相当数量在职医务人员砸了“铁饭碗”,投奔外企。“这一时期的上海卫生系统经历了医务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匮乏的最艰难时期。”蔡秉良回忆,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一批心系祖国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学成归国,但他们与本土年轻医生一样遇到了思想困惑。这其中,就包括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未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卫生系统存在的“论资排辈”现象,青年医务工作者普遍有“大树压小树,阳光照不到”的压抑感。

如何让青年人才冒出来?必须有具体的激励机制来凝聚人心、激发创造力。想到“灵蛇绕神杖”是国际公认的医学标志,1989年又逢中国农历蛇年,这年5月4日,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奖励基金会成立,上海市卫生局团委从自筹资金中拨出9万元作为奖励基金,银蛇奖就此诞生。也正是从那时起,报就开始参与并持续支持、关心着银蛇奖。

银蛇奖产生的激励效应是空前的。以华山医院手外科为例,这里诞生了徐建光、徐文东、陈亮、劳杰等多名银蛇奖获得者,这些专家如今早已赫赫有名,而一家医院的一个学科能走出这么多银蛇奖得主,也属罕见。他们的恩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说:“在我心目中,银蛇奖的地位很高。对青年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起步。”有不少银蛇奖得主后来获得破格晋升,在科研项目上也得到更有力的支持,不少获奖者都曾动情地说起银蛇奖:“尽管后来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最珍惜的始终是它。”因为,这是他们医学科研攀登道路上的“第一把梯子”。

“银蛇效应”精神内核穿越时代

获奖是一种外在的荣誉,更是一种内生的鞭策。“当时银蛇奖的地位很高,获得二等奖后,我就知道自己与‘优秀’一词之间还有差距,要以此为起点,而不是终点。”陈国强自称银蛇奖“小二”,他说,也正是这个“小二”,让当时36岁的他备受鼓舞,心生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激情,心无旁骛地投身科学探索之路。“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银蛇奖30年践行使命的逻辑。“银蛇效应”聚才筑梦,也给正在努力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上海提供了一股人才源动力。

“银蛇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医务人才发现、培养、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黄红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上海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是上海卫生系统常抓不懈的重大工程。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海市卫生系统有35名院士、7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6名“上海市领军人才”(约占全市1/6)、43名“长江学者”、41名“上海市科技精英”、19名“上海工匠”。本市卫生系统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乃至国家科技奖的数量稳步上升,占全国的比例从“七五”时期的13.6%上升到“十二五”时期的28.3%,充分体现出上海卫生系统高层次医学人才的突出贡献率。

可以骄傲地说,银蛇奖30年,为促进上海、全国乃至世界医学进步贡献了力量。而它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对人才的关切与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做法。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编辑:孙欣祺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