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声明来了:贺建奎违反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贺建奎
11月26日,据中外媒体报道,停薪留职的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对一对双胞胎婴儿的一个基因进行了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抵抗艾滋病。目前这对婴儿已经诞生。
这则消息引发国内外舆论一阵哗然,众多科学家纷纷发表批评和抗议。实际上,这项研究除了违背科学研究规律和科学伦理,也实实在在违反了我国现有规定。
2003年,为保证生物医学领域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活动遵守我国的有关规定、尊重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准则,并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科学技术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
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
第六条 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
(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发布“关于贺建奎副教授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的情况声明”,称:
今日,有媒体报道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对人体胚胎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我校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我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科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