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成绩越差,“PISA之父”的新书给你指点迷津
“PISA这样的国际测试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学校体系与他国相比表现的差异,也暴露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日前,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超越PISA:如何建构21世纪学校体系》在沪首发,该书的作者、被誉为“PISA之父”的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专程来到现场做主旨演讲,指出了许多错误的观点,例如,“穷人的孩子永远学不好”“班级规模越小,教育效果越好”“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教育效果越好”等等。
PISA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 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全球最具公信力的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测试不仅能评判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优劣得失,而且其产生的大数据有利于打破人们对教育的传统认知,给未来教育带来新启示。”将该书引进中国的幕后功臣、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说。事实上,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深入研究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实践20余年,发现人们对教育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阻碍教育的进步。
误区一:穷人的孩子永远学不好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指出,尽管世界各地的教师都在努力弥补一些学生出生时所面临的不利条件,有些人仍然认为贫困是命中注定。但PISA测试结果显示这一假设并不成立——不同社会群体在学习或生活上表现好坏都不是必然的。
他以PISA测试2012年数据结果为例,中国上海10%处境最不利的15岁孩子数学成绩比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10%处境最优势的孩子还要好。2015年数据结果表明,爱沙尼亚和越南10%处境最不利的学生表现达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
在谈及现在许多人认为的“孩子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遗传”这个问题时,他说,PISA不仅测试15岁孩子的知识水平,还询问他们认为在这类测试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许多国家,学生们直接将失败归咎于父母的遗传“不灵”。事实上,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相信天道酬勤,因为,PISA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遗传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
PISA测试结果还表明,当对学生的人均投入不足5万美元时,人均教育支出与学习结果质量密切相关,而对于高于这个水平的国家来说,学生人均支出与学生平均成绩则没有直接关系。
施莱歇尔认为,在教育领域实现更大的公平不仅是社会公正的需要,更是一种有效利用资源并确保所有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方式。“教育的成功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取决于怎样花钱。”他说。
误区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教育效果越好
各国的学校体系在学生学习时长上差异很大,特别是课后学习时间。在每个国家内部做比较的话,学生用在某学科上的学习时间越多,往往该学科成绩越好。不过,国家之间的比较结果却并非如此,相反,有些教学或学习时间越长的国家,PISA成绩往往更糟糕。
施莱歇尔分析得出,学习结果是学习机会的数量和质量的产物。在教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效果越好;但随着各国教学质量的提高,不用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可以事半功倍。例如,日本和韩国学生得分相似,日本学生每周在学习上说话的时间约为41小时,韩国学生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约为50小时。
还有观点认为,“一些国家教育表现卓越,是源于他们的文化”。施莱歇尔也对此持否定态度。他提出,从2006年到2015年,哥伦比亚、以色列、中国澳门、葡萄牙等学生科学平均成绩都有显著提升,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结构、文化并没有显著变化,改变的只是教育政策和实践。
就国家层面而言,既然花钱、花时间都不一定带来好的学习效果,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施莱歇尔总结了表现卓越的学校体系具备的特点,其中包括:把教育放在首位,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行高水平学习并取得成功,设定并阐释高期望值,确定适度的学校自主性水平,从行政问责转向专业问责等。
误区三:只有顶尖毕业生才应成为教师
常常有人对当今教师队伍组成表示忧虑,有一种理想化的观点是“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应成为教师”,持此观点的人认定学生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教书育人者不是这个国家最优秀、最聪明的毕业生。施莱歇尔认为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施莱歇尔援引“成人能力评估调查”的结果说明,在拥有本科学历的成年人中,根据计算和读写的平均能力,没有一个国家的教师成绩位列前三分之一。
研究发现,教师的技能与学生的技能正相关,但也有一些国家,教师的计算能力一般,但他们的学生在PISA数学测试中表现优异。
施莱歇尔提出,各国政府需要思考,如何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受社会尊重,成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更具吸引力的职业,政府需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花更多心思,并打造更有竞争力的就业环境,否则教育就会陷入螺旋式下降的状态中。
《超越PISA》书中提出并介绍了5个顶尖教育体系,分别为新加坡、爱沙尼亚、加拿大、芬兰和中国上海。施莱歇尔认为,上海学校体系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教师的高质量,优秀教师的选拔、教育和部署是该体系实施政策的关键,专业发展贯穿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尤其是教育研究。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