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嫂”到“空嫂”,她们是一代劳动者在改革发展年代成功完成角色转换的缩影
很长一段,人们将“空姐”视作年轻漂亮的代名词。20多年前,上海航空公司却打破惯例,把招收“空姐”的最高年龄从25岁提高到36岁,从纺织女工中选出来18位“空嫂”。这一事件引发了街头巷尾的热议,成了改革开放时期一个文化大事件。从“纺嫂”到“空嫂”,她们的华丽转身见证了一个行业乃至上海、国家的改革发展,她们的职业生涯更是一代劳动者在改革发展年代里成功完成角色转换的缩影。 昨天下午,以这些“空嫂”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展示一代劳动者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微笑人生———吴尔愉和她的伙伴们”主题展览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开幕,向人们回顾了这段历史。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风雨兼程,实现了我们国家的“凤凰涅槃”,也推动了我们个人的‘华丽转身’。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我们要感恩遇上了这个好时代。”18位“空嫂”中的代表吴尔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多年前的那个秋冬时节——上海纺织行业迎来了产业大调整,55万纺织大军在结构调整中分流。1994年12月,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上海航空公司发布了将在纺织女工中招收空中乘务员的信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招“空嫂”。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空嫂”效应。
“空嫂”效应,首先引发了全社会对转岗纺织女工的关爱和信心,直接带动纺织工人再就业。之后的仅10个月内,5万余名纺织职工成功再就业。其次,推动了一大批职工思想解放,努力提升素质,开始适应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强自立,对改变全社会择业就业和用人观念,起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这个消息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讲,那就是绝对的‘头条’。”以吴尔愉为代表的18名“纺嫂”经过报名、初审、面试、体检、政审等一轮又一轮筛选,克服了晕机等诸多不适应,最终成功转型为“空嫂”。20多年后的今天,18名空嫂中的大部分已经退休,还有少数几位因为返聘,仍然“飞翔在蓝天”。对于在改革浪潮中的这一次角色转变,空嫂们都表示,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内心充满感激。
本次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包括吴尔愉在内的18位上海市首批“空嫂”在最美年华经历人生转折的故事。在办展过程中,各位“空嫂”积极响应,热心参与展览筹备组组织的各次座谈会,为展览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线索,将自己多年珍藏的个人物品捐借给展览展出,特别是吴尔愉提供了150多件展品。而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音像资料馆或提供史料复制和咨询,或免费出借展品等,使展览内容更充实、更具专业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提供扫码解说服务,只需手机扫一扫,便能将展品故事带回家。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