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演员当起了沪语老师沪语训练营开办一年收获丰

2015-07-23信息快讯网

沪剧演员当起了沪语老师 沪语训练营开办一年收获丰-信息快讯网

■ 六岁的毛珺宜成为出挑的沪剧苗子 本报记者 胡晓芒 摄

沪剧演员当起了沪语老师 沪语训练营开办一年收获丰-信息快讯网

■ 朱宪昊小朋友演唱沪剧《甲午海战》选段《茫茫大海》

沪剧演员当起了沪语老师 沪语训练营开办一年收获丰-信息快讯网

■ 沪剧明星班小演员在演唱《金丝鸟》

  相关报道:母语:传承地方文化之载体

上海沪剧院“沪语训练营”上周日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一周年汇报演出”。正在训练营学习的近200位5至11岁学员悉数登台表演,演出了沪语童谣、上海说唱、沪剧片断及沪语小品、独脚戏等各种类型的沪语节目,虽然表演水平参差不齐,但一口上海话却堪称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从最初的30名学员、两个班到现在的近200名学员、20个班,一年间,沪语训练营迅速成长,不少进营时完全不会上海话的孩子,现在能上台用一口相当标准的上海话演沪剧。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表示:“沪语训练营播下的种子,若干年后会有收获的。”

沪语“生态”不佳

这些年,沪语的生态环境不佳,上海中小学生中能熟练运用上海话的少之又少。而作为上海本土剧种,上海话是其基础,不会上海话就唱不了沪剧,不会上海话也听不懂沪剧。因而上海话的弱势难免影响到沪剧的传承发展。上海沪剧院副院长龚孝雄表示:“沪剧是上海特有的地方戏剧种,用上海方言演唱,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明,被誉为‘上海的声音’。近年来,因各种原因,沪剧观众呈萎缩态势,都市青年观众更是稀缺。而上海小囡也因为语言环境的缺失,大多讲不好上海话。”

希望一举两得

上海沪剧院的“沪剧训练营”将关注点放在少年儿童身上,希望从娃娃抓起推广沪语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海话的过程中接触沪剧,从而培养潜在新观众,一举两得。一年来,有5000多名孩子在双休日到上海沪剧院“沪剧会馆”沪语训练营课堂免费参与主题游戏,接受沪语基础教学。其中近300名优秀学员通过了考核,成为沪语训练营的正式学员,接受系统培训。据介绍,每周末在沪剧会馆举行的试听课,都有近百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试听。到场的孩子多在4岁到11岁之间,有些父母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但他们的孩子却基本不会讲上海话,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用上海话说。

一年成果不小

8岁的徐启钥是上海孩子,他和同伴们一起表演独脚戏《骗表》时,一口上海话相当流利。不过在进沪语训练营之前,他却基本不会说上海话,他妈妈说他讲上海话“就像外国人讲上海话”。于是,徐启钥被送进了沪语训练营。记者问为什么不在家里自己教而要花钱来学,徐启钥的妈妈表示,家里没有这个氛围,而训练营的氛围很好,而且还带表演,孩子比较喜欢表演,对小朋友来说,用上海话来表演比单纯学说上海话更有兴趣。合作表演沪剧《阿必大回娘家》片段“亲家相争”的两个孩子都不是上海孩子,进训练营前自然不会说上海话,但在汇报演出现场,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一口上海话咬字相当标准。据介绍,沪语训练营中,父母不是上海人的学员占半数左右。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家里完全没有说上海话的氛围,沪语训练营就更成为他们学习上海话的主要途径。

意外收获好苗

虽然茅善玉表示沪语训练营并不把培养沪剧演员作为目标,但演出现场却不乏出挑的苗子。表演《瑞珏·洞房》的毛珺宜才6岁,在沪语训练营学了一年就已“唱做俱佳”了,上个月她还与另一学员一起上了央视戏曲频道《欢乐戏园》栏目和东方卫视中心《百姓戏台》栏目。毛珺宜的妈妈说,送孩子进沪语训练营原本只是想让她学好上海话,因为“上海人总要把上海话说好”,但孩子的幼儿园同学多是外地来的,没有说上海话的氛围,所以才送她进了“训练营”,没想到孩子还很喜欢唱,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接受采访时,毛珺宜主动为记者表演了一段《罗汉钱》中五婶的念白,马上要上小学的毛珺宜说,自己平时每天都会练唱,老师教别的同学时自己也会在一边偷学,这段“五婶说媒”就是老师教别的同学时偷学的。

虽然沪语训练营的汇报演出热热闹闹,但不少孩子在接受采访时却表示,自己平时并不说上海话,因为学校同学都不说。而在演出现场,在台上说着一口相当标准上海话的小孩子到了台下依然一口普通话。显然,想要修复沪语文化的生态,并非一个沪语训练营就能担当起来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