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先生是如何教书法的?这个文献展中他的学生们讲述了秘诀
“一代宗师——沈尹默诞辰135周年纪念文献展”开幕式今天在海派文化中心举行。本次文献展展出500余件文献资料,其中100余件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既有沈尹默珍贵的书法真迹和著作,也有大量报刊文章、照片和生活实物,展示沈尹默作为书法家、诗人、学者、教育家和新文化运动先驱的成就,以及其光明磊落、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
其中沈尹默青少年自述长卷、五四时期的书籍原稿等珍贵资料都来自他的学生。
戴自中是沈尹默故居永久顾问。他作为沈尹默先生的入室弟子,从1958年开始拜在沈先生门下研习书法,直至1971年先生去世,整整跟着先生学了13年。
戴自中对书法的兴趣源自沈尹默两本书籍。1957年,戴自中买到了两本书。一本是由我国早年的地理学家孙宕越先生主编的《京沪周刊》,一本是杂文家蔡夷白著的《夷白杂文》,这两本书的书名清隽秀朗,行云流水,均出之于沈尹默先生手笔。
戴自中看到后喜欢得不得了,对这位书法泰斗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1958年第二期的《学术月刊》刊载了沈尹默写的《书法论》,读了后感到茅塞顿开,深受启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于是便给《学术月刊》写了一封信,不仅谈了自己的读后感,还斗胆附上了自己的习作。
不料想,没过几天沈尹默委托书法家拱德邻给写来了回信,并邀请到沈先生家里去。就这样,当时17岁的青年戴自中,第一次迈进了海伦路504号沈尹默家的大门。
学书法的过程中,沈尹默首先教执笔。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取来一支干毛笔握在手中作示范,告诉大家写字首先要掌握好“执笔五字法”,撅、押、钩、格、抵五种指法都要烂熟于心,熟练运用。手要离开桌面,用腕力运笔。
青年人当时写字往往是将手腕靠在桌面上写,一开始学习沈尹默的执笔方法还真的点不习惯,但在先生的教导下,戴自中坚持刻苦练习,不仅逐渐掌握了“执笔五字法”,还养成了悬腕书写的良好习惯。
刚开始的时候,沈尹默让戴自中临赵孟類的《三门记》,临了两三个月后,沈先生看了字,认为戴自中的性格与赵孟類不符,于是让戴自中改临褚遂良的《伊阙佛碑》,并给了戴自中十来张他教书法的提纲,让戴自中仔细揣摩和研习。
沈尹默先生教人书法从来都是只教正楷,不教行书。他认为正楷是书法的基础,行书可由习字者慢慢摸索,正楷写多了练多了,再要写好较为灵动的行书就不难了。
作者:祝越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