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连载|金庸抱病来沪与巴西著名作家科埃略对话——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三)

2018-12-05信息快讯网

金庸先生第二次来到报是在2002年4月,这次是应报的邀请与巴西作家科埃略对话。

 独家连载|金庸抱病来沪与巴西著名作家科埃略对话——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三)-信息快讯网

▲金庸先生与科埃略先生在报

当年4月的一天,我接到了报社领导的电话,说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将来上海出席他的中文版新书的首发式。报策划了一个方案,把金庸先生和科埃略先生一起邀请到报,作一次头脑碰撞式的对话。希望我向金庸先生发出邀请,来上海参加这场两大洲文学巨人的“华山论剑”。

说实话,我对科埃略先生一点也不了解。我认真阅读了报社给我的科埃略的背景资料,发现这是一位大家。保罗·科埃略,巴西著名作家,其小说被译成数十种语言,作品发行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累计已经超过3000万册。他1988年出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巴西已经印行154版次,是当今世界最走红的作家之一。1996年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1998年被巴西政府授予里约布兰科骑士勋章,2002年当选为巴西文学院院士。同年4月19日,科埃略先生应邀到北京访问,计划4月下旬到上海参加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他的新书首发式。金庸先生与科埃略先生的对话则是报同事的策划。据报的同事称,科埃略先生已经接受作客报的邀请。

我随即通过传真给金庸先生办公室发了一封信,将报的邀请函和科埃略的背景资料一起附上。在与金庸先生秘书吴小姐通电话时吴小姐告诉我说,金庸先生估计不能参加这次活动,因为先生最近感冒了,医生关照不能出远门。

此后,我又两次与吴小姐联系,询问金庸先生的身体状况。4月20日前后,吴小姐突然给我来电话,说金庸先生决定接受邀请,准备出发去上海参加报的活动。我当即向总部作了汇报。报社紧锣密鼓地开始做准备工作。

4月26日下午,我坐着报社派的专车来到浦东国际机场迎候金庸先生。已经到了航班到达的时间,却未见金庸先生出来。总部却来电话,说金庸先生已经到了虹桥机场。这可把我给急坏了。好在总部已经通过同事郑蔚先生找了虹桥机场的熟人,机场方面已经派专人把金庸先生夫妇送上出租车,让出租车司机直送浦东经贸大厦,报社已经在经贸珺悦大酒店预订了房间。

我与报社司机于是急匆匆向经贸大厦赶。就在我们到达10分钟后,金庸先生夫妇的出租车也到了。只见金庸先生手中拿着一大叠百元钞要付出租车钱。我递给出租车司机一张百元钞,告知他不要找零,扶着金庸先生出了出租车。

对于我们的失误,金庸先生没有丝毫的责怪。他对我说,虹桥的空姐很客气很热情,一直送到出租车旁,一定要谢谢她。

到酒店办了入住手续后,我陪着金庸先生来到了报,吴振标总编辑接待了金庸先生。吴总编感谢金庸先生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接受报的邀请。金庸先生告诉吴老总说,太太是劝说自己不要出门,但这是报的邀请,万先生又三次来电话,作为好朋友,这个面子一定不能不给。

在与吴振标总编辑的交谈中,金庸先生表示,他是报的老读者、老朋友。近年来,有关自己作品的影视改编等消息,都是由报独家率先披露的。他对2001年改版后的报给予好评。他还说了一个细节:几天前,有几位江西婺源来的朋友想在香港拜会金庸先生,当时金庸先生手头事情较多,本来打算不接待了,但他恰好看了报4月5日“旅游”版上的一篇《婺源处处古村落》,对那片“保存着大量保持原生态的明清官、商宅邸,并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的灵秀之地悠然神往,最后便更改了原定的日程安排,与对方拨冗一晤。

 独家连载|金庸抱病来沪与巴西著名作家科埃略对话——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三)-信息快讯网

4月27日上午,东西方两位享有盛名的著名作家——中国的金庸和巴西的保罗·科埃略在文新大厦举行对话。金庸先生客气地说,以前自己在澳洲时已经读过科埃略的作品。科埃略也十分高兴地说,昨天在上海逛书店,几乎每个书店里都有金庸先生的书,一位作家的书能畅销到如此程度真让人惊奇。但他遗憾自己不懂中文,向金庸先生索要英译本。金庸先生答应回去后马上寄给他。科埃略表示,回国后打算组织专人将金庸作品译为西班牙语。他问金庸先生:先翻译哪一部为好?金庸先生想了想说:“先翻译简单一点的吧——还是《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最合适。”

那天,这两位在商业上极其成功的作家,来谈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时期自己所取的姿态和创作走向,自是别有一番滋味。两位作家畅谈创作感想,并对全球化时代文学艺术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如何抵御世界文化的趋同倾向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他们精彩的对话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起了听众阵阵会心的笑声,他们自己更有“一见如故”之感。

由于科埃略先生在作品中常写到炼金术,金庸先生很感兴趣地将中国道家的炼丹术与之作了一番比较。科埃略认真地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至于我在作品中写炼金术,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象征。炼金是用铅炼出金,铅,在我心中就是指日常生活;而金,是指永恒的东西。文学也就是在纪实的内容里,将那种永恒的人性凝固下来。”金庸先生则表示,在高科技下人的生活方式的区别越来越小,自由的空间反而窄了,但在文学艺术中却可以保存极为丰富的生活类型和生活样式,这正是作家所应努力的。科埃略还未听完,就拍案叫绝:“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任何需要补充的!”两位作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作者:万润龙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独家连载|茅盾与金庸父亲是同班同学——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十九)
“山至绝顶金为峰”——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
文汇记忆丨他深受李鸿章赏识,并得其小女为第三任妻子,孙女是著名作家张爱玲;他与李鸿章的400余封密信里有晚清政坛大量官场内幕
莫言、毕飞宇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知己已殁”张纪中发文《不朽的金庸》,称《飞狐》后不再拍金庸剧
点滴凡事里的杨绛先生
独家连载|“华山论剑”直播为何吸引3亿海内外观众——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一)
独家连载|读法律的金庸当年为何选择当《大公报》国际电讯翻译?——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二)
独家专访 | 90岁作家徐怀中捧出《牵风记》:尽最大力量完成精彩一击
智库观点 | 俄罗斯还能顶住西方的制裁吗?一些俄高官说快顶不住了
17岁少女疑遭肯尼亚难民杀害,这让曾经宁静的前西德首都波恩陷入不安
女作家把当母亲比作囚禁,她说:我渴望回到当妈前的自己
独家连载|人性和人的感情总是相通的——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四)
独家连载|“绿波廊”拜寿听独角戏——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五)
金庸小说人物上邮票 ,首发之日中环香港邮政总局外队排出百米
那一刻,査先生颇似金庸笔下的王重阳 | 郑培凯
沈尹默先生是如何教书法的?这个文献展中他的学生们讲述了秘诀
90高龄老先生是《朗读者》节目嘉宾,即使谈起苦难往事,也满是轻松的语调……
文汇书单|每周一书:他的叙事风格和反英雄人物塑造影响了后世许多作家
独家连载|金庸与浙大半个多世纪的缘分——我与金庸先生的交往(之二十六)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