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Linda对这份工作表完全不能接受。她觉得叮当基本没有玩耍的时间;而这么大的美国小孩儿幼儿园接回来都在玩啊,玩才是这么大孩子的主要“任务”。
林妈妈对Linda的问题只是简单回答:在中国,尤其是上海,小孩面临的竞争就是这么激烈,大的环境跟美国完全不同,所以请Linda遵守她的“工作约定”。
Linda虽然心有疑虑,但是出于对林妈妈一家的尊重,和自己的“职责”约定,她还是很快进入角色,认真执行这份时间表。当然这也离不开乖巧的叮当的全力配合。
为了能跟Linda一起唱英文歌,玩角色扮演游戏(林妈妈后来发现叮当通过唱英文歌也能掌握一些英语词汇,便允许她们唱,条件是必须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叮当经常提早完成每天学习任务,好跟Linda一起唱歌,玩耍。
Linda还提到一个小细节,每天早上起来,林妈妈就把叮当去幼儿园需要穿的衣物鞋子按照顺序摆好。这样可以保证叮当吃饭加准备好出门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Linda觉得这简直就是军事化管理!更不可思议的是,叮当每天出门都非常快准备好,能准时出门,她可才是个五岁的娃呀!
实际上,Linda一直觉得自己挺幸运,不仅陪伴的叮当乖巧可爱,林妈妈一家对她也很好,还带她去了北京,一起爬长城。这段旅行是Linda在中国的生活中最精彩的一段。她从心底里感激林妈妈一家给她这个机会,叮当也很兴奋能跟美国姐姐一起爬长城。
但令她深感意外的是,林妈妈仍然布置了旅途中的学习任务:每天早上Linda陪叮当一起学习英语一个小时;在飞机或者车上,Linda辅导叮当一起阅读英文书。晚上林女士会自己辅导叮当的语文和数学。
Linda说,在美国如果说出去旅行就是纯玩儿,很少有家长给学龄前的儿童制定学习计划,如果孩子在看书,那也是打发旅途中的无聊。
不过,奇特的是,叮当对于妈妈给自己的“任务”虽偶有抱怨,感到很累,但大多数时候,她是欣然接受的。Linda很难想象,一个美国同龄孩子会对这样的安排不反抗。在Linda看来,林妈妈在生活中对叮当的照顾无微不至,是个出色的养育者;在指导叮当学习的时候,又像个苛刻而严厉的老师。
作为旁观者的Linda,对于这样的母女关系感到新鲜有趣,渐渐地,她融入了这个小家庭,也从质疑到“服从”和接受了林妈妈的要求和安排。
关于虎妈教育的思考
对于Linda来说,中国的这段经历可能是永生难忘的。她看到了上海的繁荣,也看到了中国孩子面临的激烈竞争和教育压力。她最自豪的是,在她离开以后,叮当已经可以当妈妈的小翻译了,可以自信地说英语、唱英语歌。
当这样一个青春阳光的女孩子告诉我,她回国后对比了身边拼命玩耍的美国孩子后,她现在完全赞同虎妈式教育,这引起我作为两个孩子妈(一个四岁半,一个两岁半)的思考。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个人一直坚信“你是什么人比对孩子做了什么要更重要”,比起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我更倾向于培养出一个拥有自由意志和能活出真实自我的孩子。因此以前我对虎妈式教育方式一直持有批评的态度。
但是在深入看了关于虎妈教育的报道以后,我发现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可能并没有全面了解虎妈教育。我以前只看到了形,可能没有看到神。
比如最著名的虎妈蔡美儿,大家都知道她为两个女儿设置的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
但是我以前并不知道的是,蔡美儿允许孩子们长大后做她们真正喜欢的事;她还为孩子聘用美国老师进行教学,老师总有办法让孩子们和事情建立起丰富的感觉联系。
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在2016年出版的《园丁与木匠》一书中,把六岁前幼儿的学习模式称为“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六岁以后的学习模式称为“掌控式学习”(Mastery Learning)。并且不断强调六岁前“玩”是孩子的主业而非副业。
在我看来虎妈式教育从幼儿就开始强调掌控式学习,忽略了发现式学习。比如叮当,她可能将来一路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全面的教育,进入世界五百强公司,然后有个门当户对的婚姻。她的人生是在母亲的掌控下发展完成,不太会偏离家庭预设的轨迹,也不太会给自己一个惊喜的人生,更不大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人。至少目前,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这样勤恳优秀的人才。
而从小被父母鼓励发现式学习的孩子,如果六岁以后父母再稍加掌控式引导,这个孩子不一定会接受最精英的教育,进入上流阶层,但是一定是一个能做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生活的人。
我的两个孩子现在都还不到六岁,我依然坚定地采取非虎妈式教育,等到六岁以后可能会采取更多干预和引导。
教育方式没有优劣的划分,对于每个父母而言,无非就是在一系列教育的现实和理想一系列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最后引用蔡美儿在华盛顿邮报采访的一句话结尾:
“我个人认为,西式教育过于强调“创意”,中国教育却过于强调纪律和刻苦钻研。其实,两种教育方式应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孩子才会长成我们期待的那样。"
(本文所涉人物均采用化名。)
作者:Alice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外滩教育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