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习惯吧,美国已不再是世界老大!
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18日刊登题为《习惯吧,美国,我们不再是老大》一文。作者为诺亚·史密斯。文章摘编如下:
20年带来了多么大的改变。199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美国的11%。到201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3%。
但这夸大了两国生活水平的差异,因为中国的物价通常较低。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在2013年左右就已成为世界第一。
那么,哪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实际上更大呢?事实可能介于这两个数字之间。
文章认为,现在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规模势均力敌。但鉴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中国有更大的增长空间。而且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换句话说,即使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也很快就是了。但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对世界和美国的政策有何影响?
最大的影响将是中国成为经济学家所说的“集聚效应”的主要受益者。集聚效应是指企业有在同一地区聚集的倾向,因为一家公司的员工是另一家公司的客户。正如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藤田昌久和安东尼·维纳布尔斯20年前所证明的那样,集聚能给经济活动最密集的任何地区带来巨大利益。
逐渐地,中国而不是美国成为了这样的地区。中国集聚了一些最大的市场,这就是跨国企业希望在中国建厂和设立办公室的原因。这反过来导致整个供应链向中国转移,因为企业希望将办公地点设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附近。另一种被称为“集群效应”的现象加速了这一进程。集群效应是指海量的制造业人才和技术在中国城市集中,其吸引力将难以抵挡。
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战将越来越难打。要迫使一家公司离开中国,美国的关税必须非常高,因为它不仅要对抗两国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异的因素,还要对抗中国市场吸引力大、制造业知识集中和供应链稳定的优势。许多公司表示它们准备退出中国市场,但现实可能截然不同——例如,2017年福特汽车公司就宣布将在中国生产下一代汽车。
中国新经济影响力的另一个结果是,美国在二战后为管理全球经济而建立的制度体系将越来越无关紧要和无用。例如,向穷国提供贷款的世界银行已经发现自己退居次要地位,因为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贷款。
由美国领导的最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就是美元本身。几十年来,美元一直扮演着世界储备货币的角色——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都是美元,许多国家都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而石油等大宗商品往往以美元计价。一些人认为,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压力,因为对美元日益增长的需求往往会使美元升值,导致美国持续的贸易赤字。
如果这种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美国处理资本流入的能力将下降,而资本流入对于保持世界储备货币地位是必要的。让中国承担一部分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重担似乎是个好主意,正如一个世纪前美国从英国手中接过这一职责一样。
中国经济崛起的最终影响是地缘政治影响。曾在军事和政治事务上迎合美国以确保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家可能会转向中国。对于靠近中国市场的东亚国家来说,这种压力尤其巨大。
当然,美国本可以通过与其他东亚国家建立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集团来对抗或放慢这一进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实现这一目标,但特朗普一上任就扼杀了该协定。
因此,中国现在是或即将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事实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美国不能再依赖其巨大的市场来确保吸引投资或获得地缘政治上的效忠。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