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团队揭秘中国母乳 免疫有优势饮食存缺陷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吴圣楣教授、陈同辛主任医师领衔的一个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母乳中的133种营养素和功能成分作业定量,建立了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中国人母乳成分数据库”。
该项研究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担,新华医院等共同参与。在长达20年的连续研究中,有包括对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等不同阶段母乳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有母乳涉及的相关免疫调节、抗菌活性、肠道菌群、脂质代谢、肠道发育、体格发育、智力发育、泌乳、防治过敏等方面的专题研究。特别在对母乳中的防御素、烷氧基甘油、乳铁蛋白等成分的研究,均为国际或国内首创。
这一成果被认为打破了国内长期依赖国外母乳研究数据的格局,将为制定我国婴幼儿喂养指南、修订婴幼儿营养素适宜摄入量、实现婴幼儿营养干预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课题组对上海地区母乳中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与国外相比,上海地区母乳中脂肪酸含量偏低,提示产妇应该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可能与我国母亲膳食中素食所占比例较国外大有关,中国人母乳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而软脂酸和硬脂酸含量较低。
母乳成分在整个泌乳期处于持续的变动中,最大的变动在分娩前后的几个小时内。本研究证实,婴儿的生产方式影响泌乳时间,剖宫产的母亲由于产后婴儿不能及时吮吸乳头,其泌乳时间可能被延迟,由此可能导致初乳成分发生相应变化。此外,孕前或产前肥胖的孕妇,其母乳中的相关成分含量也不同,即孕前体重指数(BMI)越高,初乳中hBD-1(一种先天免疫系统“防御素”)浓度越低;孕前超重(BMI大于24)的母亲,其成熟乳中锌含量降低。
研究还发现,不同保存条件对母乳中相关成分含量影响也不同。研究显示,母乳4℃保存不宜超过48小时;如需长时间保存,需要低于-20℃。另外,新鲜采集的母乳中含有细菌,但是均为条件致病菌,且菌落数在安全范围内。低温或冷冻保存,可致细菌生长。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不足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农村为30%,城市仅为不到16%。这些数字较上世纪90年代明显降低,也远低于一些“洋奶粉大国”。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的母乳喂养率,均在95%以上。
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今天藉发布这一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成果的同时,呼吁妈妈们应充分认识到母乳的营养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坚持哺喂母乳。社会各界则也应为哺乳妈妈提供一定的条件,如为“背奶族”妈妈提供时间和场地以及保存母乳的设备,公共场合设置母婴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