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默克尔点名对谈的中国作家,13年书写出一部新小说
2018-12-24信息快讯网
临近年末,作为当代文坛重镇的《收获》杂志揭晓了2018年文学排行榜,其中李洱的《应物兄》赫然在列,并夺得“最佳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李洱继《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经过长达十三年的精细打磨,90万字的“当代知识分子群像图”即将面世,以飨读者。
提起李洱,尽管写作十余年,但他的名字在2008年才真正为普通人所知。2008年10月,默克尔第三次访华时将中国作家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德文版,送给中国当礼物,并点名要与李洱对谈。默克尔说,在这本书中,她看到了中国乡村的变革,看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乡村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一个月后李洱与吴思、蔡定剑一起见到了默克尔。
作为当代文坛的老将,勤恳耕耘数十年,李洱并未收获过文学界的顶尖大奖,但这依旧不影响他一流小说家的名头和潜心写作的态度。
《应物兄》便是结晶。
小说围绕着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的筹建,展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进而刻画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与精神面貌。跟随着主人公应物兄一起出场的,还有乔木先生、程济世、葛宏道、栾廷玉、费鸣、文德斯等,他们或是当代大儒,或是跨政界学界的儒官,或是怀揣启蒙之问而上下求索的学者,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希求与失落,闪光点与缺陷,在筹建儒学研究院的一场大戏中各就各位,兢兢业业地负重而行。
在书写过程中,李洱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
正如《收获》杂志的授奖词所言:“应物兄”这个似真似假的名字,这个也真诚也虚伪的人物,串连起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勾勒出他们的精神轨迹,并最终构成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
作者:雷钰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改革开放公开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共赢
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 这个老外为中国写书拍片,“消除误解就要把真实中国告诉世界”
习近平: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献给13亿中国人的短片:这40年,如果没有你......
从科尔、施罗德到默克尔,德国如何与俄(苏)、美“调距”? | 杨成绪
当读者越来越聪明,小说家如何施展“骗术”让人上当?
沪上名医 | 徐建光:角色转换中的医者初心
文汇记忆 | 六万美式装备大军半天内灰飞烟灭,国民党几十年后想不通输在哪儿
中国成为联合国两项预算第二大出资国
中国将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外交部回应
中国人是我爱上中国最大原因——韩国人气博主韩国东东
中国海军护航十周年——解读护航 海军护航十年的变与不变
中国海军护航十周年:众多首次记录难忘瞬间
13年写坏3台电脑,90万字“年度知识密度最高”长篇小说为何经得起折腾
这些长篇现实主义小说深入生活也眺望生活,回应着时代和人民的关注
2018海外热门小说不完全目录:哪些故事打动了全球读者?
四次赢得大选,出任总理15年,比默克尔更能打的孟加拉国”铁娘子“究竟有何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