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老城厢藏着海派文化独有的精神气质
上海的老城厢作为城市历史中的一个特定地理区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发源地,反映了海派文化形成之初的城市形态。老城厢完整保留城墙环形空间和城内主要道路格局构筑的独特城市形态,并保存部分古城墙遗址,在全国罕见;随着城市发展,留存到今天的上海老城厢,已经成为全国范围最大、历史最久的老城厢区域。研究它的历史变迁,有益于我们了解海派文化的根源和内涵。
中国城市基本上都有城墙,城墙以内叫做“城”,城外人口稠密,有一定经济活动的区域称为“厢”。在中国历史上,城厢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概念。上海老城厢的地理范围,开埠前包括城内及十六铺一带,而开埠以后,随着租界的开辟、闸北的兴起,“城厢”指整个上海县所属的范围,包括城内、南市、新闸、老闸、江境庙等地。根据《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范围划示》确定,上海市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为黄浦区的人民路—中华路以内区域,总用地面积为199.72公顷。
近千年来,老城厢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的历史变迁:
从“上海务”到“上海县”。上海老城厢在南北朝(420年-589年)形成陆地,唐朝时期(618年-907年)形成上海早期居民聚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前,设立上海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上海”的名称。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设立了上海镇,随后建立了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分司和监督交易的榷货场。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立市舶司,成为“华亭东北一巨镇”。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己未(1291年8月19日),元世祖忽必烈准上海由“镇”升为“县”。此阶段上海老城厢出现了以下变化:城墙由无到有。终元一代,260余年上海未筑城墙。但到了明嘉靖年间,大批倭寇入侵骚扰中国沿海,于是全县百姓齐心协力用两个月筑起了圆形城池;港口地位确立。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上海成为汇合长江流域、沿海及外海航运的中心,是19世纪初的我国东南沿海的第一贸易大港。上海县出产的棉布在国内外走俏,19世纪初销售到英国、美国市场;文化元素集聚。宋元时期上海即以“文秀之区”称誉江南,明清年间创办了不少制度完备的书院,其中敬业、蕊珠、梅溪等书院最负盛名。此外,老城厢地区荟萃了众多诸如豫园、城隍庙、书隐楼等名胜古迹。
1843年11月17日宣布开埠。此后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租界的开辟,使这座城市内部逐渐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租界城区和华界城区。租界体制的形成,使老城厢商贸中心地位受到极大冲击,市政设施和管理落后,城市环境逐步恶化。同时,租界地区繁荣也激发了华界老城厢的发展。为此,华界采取了一系列追赶措施:进行政区改制。1912年1月14日上海将原城镇乡制改为市乡制,上海县设上海、闸北、蒲松、洋泾4市及引翔、法华等15乡,县城厢称为上海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小商品贸易发展受到束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老城厢依旧是一条条拥挤的弄堂和一些小型手工业。
1978年改革开放后,老城厢的街区面貌、经济结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豫园、城隍庙等重要历史风貌改建,带动了老城厢旅游业的发展。老城厢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步显现。同时,在土地批租开始之后,房地产业兴起,本土居民购买商品房或动迁安置到其他新建房屋,改善了老城厢环境面貌,分流了老城厢人口,促进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棚户区大量减少,绿化、道路,设施大量改观,人口密度逐渐降低。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动了老城厢的改造。
老城厢近千年的演变史,反映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侧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老城厢作为城市之根,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老城厢是上海江南文化的滋生地。宋元时期老城厢就号称“有舟无车的泽国”,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现今的街巷留存着江南城镇的底色。老城厢中众多园林建筑,非逊色于苏州园林,豫园更是集江南名园之大成,被誉为“东南名园冠”。可见,江南文化最早在上海古城老城厢生根繁殖,并与中西方文化融汇,从而孕育出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共同构建当代上海文化基石。老城厢作为上海城市的发祥地,是传播和研究江南文化的重要基础。
第二,在城市兴起、发展变迁中,老城厢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精神气质。宋元时期上海就有客商南来北往,老城厢被称为“海商驰骛之地”。开埠后,老城厢注重吸收世界最新文化成果,在建筑类型、戏曲改革、话剧电影、新式学堂等方面,数开风气之先。有上海最早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和里弄住宅,有我国现代教育的开端梅溪学堂,等等。老城厢最早港口建立与海上航线开通的开放环境,以及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吸引大量人才进驻,汇聚了中西各方、优秀文化碰撞与交融,为早期城市精神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内在源泉。
第三,老城厢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老城厢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风貌保护街道与街巷35条。还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仅豫园商城就有13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个,客观上,它已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活的历史博物馆。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城厢逐步演进成为传统城市的代名词,讲起老城厢必然讲到上海,讲起上海必然讲到老城厢,老城厢已经成为上海的地理标志,也成为城市的历史标识。(王依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地方史志学会会长;杨杨:上海通志馆博士)
作者:王依群 杨杨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单莹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