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严重!哈工大等三家单位被科技部点名批评
日前,科技部网站公开发布《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的通知》(简称(《通知》))。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6个单位的考核结果较差,不仅是开放共享情况较差,存在重视不够、统筹管理不力、通用仪器利用效率低等不足,个别单位还存在闲置浪费严重、提交数据严重不实等问题。
此次共有21个部门373家单位参加评价考核,涉及原值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共计3.4万台(套),其中原值500万元以上的1173台(套),重大科研基础设施76个,涵盖天文、高能物理及科考船等多个领域。
限期1年整改不到位将核减购置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规定,对考核结果优秀和良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并给予后补助经费奖励。”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负责人任家荣说,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限期一年整改,一年后整改不到位的,将核减相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
《通知》指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单晶衍射仪等3台(套),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单分子实时遗传分析系统等8台(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小动物光声成像系统等3台(套)近5年内购置的科研仪器,闲置浪费比较严重,相应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督促3个单位对这些仪器实施无偿划拨。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41个单位管理制度规范,科研仪器设备运行使用效率高,对外开放共享成效明显,考核结果为优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60个单位考核结果良好;长安大学等246个单位达到开放共享的基本要求,考核结果合格。
“总体而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支持科技创新作用日益显现。”任家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各部门层面来看,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运行机时比较饱满。从科研仪器的类别来看,核磁共振仪器、质谱仪、色谱仪及各类显微镜等分析仪器使用率较高。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600MHz固体核磁共振谱仪等仪器,年有效运行机时均在8000小时以上,基本实现全年满负荷运转。
“重物轻人”一名技术人员负责60台仪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评价考核,发现部分单位仪器分散化、个人化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单位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尽管建立了公共仪器平台和仪器管理信息系统,但仍有不少科研仪器还分散在个别课题组或个人手中,单位对其缺乏约束。”任家荣告诉记者,本次考核中还有不少近三年新购置的通用仪器,全年使用机时少于200小时。
“某实验室有近千万的仪器,其中有些仪器样品室里落满灰尘,明显长期没有使用,还有一些崭新的科研仪器设备尚未开封。”任家荣说,值得关注的是,实验技术支撑队伍薄弱,“重物轻人”的现象并未得到改观。相当多的单位对实验技术人员支撑科技创新的作用认识不够,实验技术人员数量明显不足,结构也不合理,无法实现对仪器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此前,评价考核工作调研发现,某单位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同时负责60台科研仪器,只能做到开关机管理。还有些单位由于缺少专职实验技术人员,造成仪器故障率高,有的仪器使用2到3年就处于损坏闲置状态。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综合自科技部官网、科技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