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健康“守门人”为医改强基层破瓶颈

2019-01-06信息快讯网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健康“守门人”为医改强基层破瓶颈-信息快讯网

“2018年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报告日前出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摘得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总体满意率“双冠王”,得分超过二、三级医院。

“这些年,我看见居民把家庭医生‘当家人看待’,真是不可多得的情谊。”华东医院原院长、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副会长俞卓伟读着报告感慨道。

2013年,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五年来,上海“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居民可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签约)人数累计超过60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预约优先转诊、延伸处方、慢性病长处方等“签约红利”,与家庭医生的专业和温情一起,一点点走进居民心里。

“首诊社区”渐成就医共识

50岁的丈夫瘫痪在床,每月要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换一次导尿管。可就是这一根小小的导尿管,难倒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的一家人——上医院,对于瘫痪病人来说太难了!来回得叫救护车,到了医院排队候诊、付费……“尤其遇到刮风下雨,真的很想哭。”然而自从签约家庭医生钱振东后,医生每月上门置换导尿管,十分钟搞定。

邻居陆阿婆的经历更凶险。几个月前,她去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等候时,突感胸闷、大汗淋漓,钱振东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可能是心梗前兆,仅用了几分钟就为陆阿婆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一周后,老太太主动跑来跟钱振东签约,嘴里不停念叨:“这是救命之恩,生死之约。”

医改首在强基层。作为国内最早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地区之一,五年来,上海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扶持培养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这对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设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

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朱兰,说起这五年在社区走过的路满心感慨:“刚来社区时周边居民有点‘看不上’,而现在越来越多居民来社区看病,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等,选择到社区就诊的已近七成。”

最新统计显示,在600多万签约居民中,70%以上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达50%。上海三级、二级和社区医院的门急诊量已近“三足鼎立”之势,社区门急诊量更是已接近三级医院,“首诊社区”渐成共识。市民“就医路径”的转变清晰表明,以家庭医生制度为牵引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签约红利”正持续释放

松江区方松街道的陈先生体检疑似肺癌,还伴有其他脏器病变。一家人急坏了:市级医院一号难求,怎么办?家庭医生张宏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后,推荐转诊市胸科医院,并通过预约转诊平台帮他在网上预约。

斜土街道一位老阿婆近来走路跌跌撞撞,吃饭时假牙老爱碰舌头。

朱兰通过“徐汇云医院”帮她预约了徐汇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药物治疗后情况明显好转。

转诊上级医院、挂专家号曾是个“大麻烦”,如今,家庭医生底气十足。为满足“1+1+1”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与转诊需求,上海市区两级医疗机构预留“两个50%”的专科/专家(非特需)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开放。目前,预约优先转诊服务已接入38家市级医院,7700多名专科医生每月有充足的门诊号源优先预留给家庭医生。

在以签约为主的上海家庭医生制度1.0版基础上,2015年,上海启动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着力打造家庭医生制度2.0版。伴随签约服务的各项配套优惠措施,家庭医生手中的“牌”越来越多:除了预约优先转诊,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签约红利”让社区居民省去了隔三差五跑大医院配药之苦,而且社区药品自付比例也比市级医院低,居民获得的实惠相当可观。

短短几年,家庭医生制度2.0版已覆盖上海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着签约居民便捷用药服务的不断推广,目前全市已开具“延伸处方”约240万张,形成“基本+补充”的药品使用联动机制,原先去上级医院单纯配药的稳定期慢病患者人数明显减少。

“社区,我来对了!”

眼下,社区还在悄然酝酿进行更大的改革。在钱振东服务的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的工作方案上,“AI(人工智能)医疗”就是重头戏,具体包括开展“精准测压”“智能血糖”“智慧随访”“辅助诊断”四项智慧医疗项目。“我们让数据跑起来,让居民留下来。”中心主任周峰说,在AI助力下,未来社区将构建新型健康管理体系。

打浦桥社区如同一个缩影,在这里进行的改革并非孤案。据透露,上海将以大数据支撑社区诊断,开发和应用慢病高危人群筛查系统,让健康管理实现连续、动态、个性化,推动社区与市、区、医疗机构、医保之间信息同步,减少重复检查,支持预约转诊。

下阶段,上海还将进一步规范签约居民双向转诊工作,提高转诊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与实效性,让更多社区居民、社区医生从医改中受益。

从业整整五年,目睹一个个好政策落地,从市急救中心转岗家庭医生的钱振东,早已把社区当作自己奋斗的新热土,“社区,我来对了!”

作者: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编辑:邵大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