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2019-01-09信息快讯网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信息快讯网

这是1月8日拍摄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场。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题: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胡喆、张泉

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永坦、钱七虎摘取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大会现场全体起立对两位最高奖获得者鼓掌、致敬;最高奖获得者在主席台就座并为其他奖项获得者颁奖……这是一个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最高礼赞,这是一个民族对科技追求的最佳注解!

透视2018年度国家科技大奖,蜕变的种子不断孕育,创新的磅礴动能正在持续迸发。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信息快讯网

1月8日,刘永坦(前右)、钱七虎(前左)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看点一:磨“剑”砺“盾”,最高奖颁给大国重器铸造师

一个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一个潜心铸造“地下钢铁长城”。刘永坦和钱七虎,国之重器的两位“大工匠”,一同成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千里眼”是国之利剑——

海波翻腾,寒风萧瑟,面对6000平方米大小的雷达天线阵,年过八旬的刘永坦神采奕奕。这是被称为“千里眼”+“火眼金睛”的新体制雷达,不仅“看”得更远,还能有效排除杂波干扰,发现超低空目标,对航天、航海、渔业等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这“不可或缺”,刘永坦曾面壁20余年。

关键技术无处可寻,一度被认为是异想天开,但刘永坦始终坚信,路能靠自己走出来。一场从零起步的攻坚战,不仅破解了诸多瓶颈难题,更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地下长城”是国之坚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加强防护工程的抗核打击能力,30多岁的钱七虎受命设计飞机洞库防护门。

没有现成技术,他靠自学整理出十万多字外文资料,国内少数单位拥有大型计算机,他利用别人吃饭、睡觉时间“蹭”设备,最终解决了大型防护门在核爆后变形打不开等问题,设计出当时我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飞机洞库防护门。

矛越强,盾愈坚。海湾战争后,钱七虎敏锐察觉到小型钻地核武器对深地下防护工程的威胁,率先开展抗钻地核爆防护的研究。几十年来,钱七虎带领团队为人员、武器穿上“防弹衣”,为首脑指挥中枢、战略武器安上了“金钟罩”。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从钱学森、邓稼先,到袁隆平、金怡濂、程开甲等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每一件大国重器、每一项重大创新的背后,无不凝聚着一代代杰出科学家的心血智慧。

刘永坦说,这一奖励是无上的光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一定要让愿意创新、有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信息快讯网

薛其坤院士在北京清华大学的实验室里(2015年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文摄

看点二:“诺奖级成果”,基础研究连续第6年有公认突破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国际物理学界的前沿热点,许多科学家相信,相关研究将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它的国际首次实验发现,诞生在中国。

论文当年在美国《科学》期刊发表后,被国际凝聚态物理学界公认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物理学大师杨振宁评价: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薛其坤院士领衔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因此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继铁基超导、多光子纠缠、中微子振荡后,我国物理学再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曾9度空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到2018年度已连续6年产生获奖者。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我国基础研究近年来接连取得公认的重大进展。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先提振基础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从衡量基础研究的重要指标——国际科技论文来看,数量不断增长,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基础研究总体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薛其坤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依旧存在明显差距,广大科技工作者还要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在他看来,日益强大的国力、良好完善的科技政策、科学系统的科技规划、催人奋进的创新氛围,是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基础和保障,“我们的成果与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密不可分”。

实验团队的五位主要完成人平均年龄48岁,他们瞄准同一重大科学目标,各有所长但相对独立。“中国的基础科研正处在一个黄金时代,做基础研究的人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团队成员、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吕力说。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信息快讯网

俯瞰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2017年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看点三:聚焦关键技术,用创新支撑“强国梦”

钢铁,工业的脊梁。长期以来,我国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速列车的耐磨轮轨、输送海底石油的无缝钢管等高品质特殊钢还依赖进口,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掌握电磁搅拌系统的核心技术。

罗安院士领衔的“湖南大学电能变换与控制创新团队”历经20多年攻关,成为该领域的世界排头兵,成果应用于武钢、宝钢等国内外160多家钢铁企业。他们获得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的荣誉。

地基,建筑之“根”。我国工程建设规模长期居世界首位,但国内大量分布着各种软弱地基,如何夯实基础,是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自称“大半辈子跟泥巴打交道”的浙江大学龚晓南院士,近30年来不断突破传统地基处理技术瓶颈,成果在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浙江杭宁高速公路等许多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他负责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科技界的共识。

从发现全球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到我国首个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稳定发电,从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打破国外垄断到永磁牵引系统应用于35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上,近年来,一系列技术创新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罗安说,科技工作者要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信息快讯网

2016年12月18日,云南景洪水电站使用中国原创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力式升船机,实现澜沧江航道上的船只首次过坝。这是船只上行到上游水位准备驶出升船机承船厢。 新华社发

看点四:民生“可感度”高,科技要让生活更美好

湖北荆州一块几百亩的地里种植了新品种高产黄瓜。凌晨三点多,大家头戴探照灯,正组织集体采收,辛劳中洋溢着欣喜。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三文也加入采收队伍中。“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科技成果落地的欣慰,这也是我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动力。”黄三文回忆当时的情景。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肺癌,癌症中的头号杀手,外科切除是根治早中期肺癌的关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何建行通过技术革新,创建肺癌微创治疗体系,病人通常术后数小时就可下床,3天后可出院。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团队多年来针对月季、菊花和百合三种主要花卉,创建了种植布局优化、良种筛选繁育、高质高效栽培、采后贮运保鲜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让更多鲜花走进千家万户。

科技创新将有效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生态环保到灾害防治,从农业育种到卫生健康,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面向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是对“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最充分的诠释。

“这些年来,我国科技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科技工作者也开始陆续挑战国际高度。”高俊平说,未来要进一步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见证中国创新磅礴动能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五大看点-信息快讯网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冯江华(右三)在指导地铁永磁直驱电机试验(2016年3月21日摄)。 新华社发(刘亚鹏 摄)

看点五:更多企业“登台亮相”,创新主体地位还要不断强化

澜沧江上汽笛响,各国商船来往忙。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马洪琪院士带领团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首座水力式升船机,打通了澜沧江—湄公河水运主通道,为境内外船舶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

“中国发明的水力式升船机,从原理上突破了传统升船机的技术瓶颈,更具技术优势,是升船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国际水运界权威组织国际航运协会内河委员会主席菲利普·里戈教授这样评价。

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国家科技奖的舞台。

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统计,本次科技进步奖获奖单位中共有303家企业,占获奖单位总数的47%,其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了国有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华为公司完成的新一代刀片式基站,在超过170个国家商用部署,三年累计销售收入达2788亿元。潍柴动力结束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历史,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产销量世界第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134项通用类获奖项目,75%的项目有企业参与,其中三分之一的项目由企业牵头完成。”奖励办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企业在创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扰,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同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从科研机构到企业,从跟踪模仿到同台竞技,从量变到质变……在全球创新赛场上,我国正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科技成果,服务国家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并将继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新华社

编辑:邵大卫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兼具美与科学,NASA简直是被航天事业“耽搁”的设计机构
金句来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郎朗在德国新年音乐会奏响《黄河颂》,德国国家电视一台进行全欧同步直播
国家网信办启动专项行动,剑指12类违法违规互联网信息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
“北京烤鸭”技术规范发布:挂炉烤和焖炉烤烹制程序有所不同
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
【改革先锋国企人⑫】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
【海外看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家树立典范
文化建设,持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五周年述评之三
“嫦娥四号”着陆,其他国家怎会袖手旁观?新的太空竞赛或将从月球开始
让科技创新为全人类赋能(钟声)
“改革先锋”王有德走进高校 分享科学治沙心得
最新研究表面,科学家一直以为的宇宙大爆炸也有可能是大凝结!
背负“创新焦虑”、难觅“代表作”,小说的吸引力在消失吗?
“我没证据啊,就猜猜,苹果技术或被中国窃取”白宫经济顾问这样说,是来碰瓷?
最前沿!专家介绍继药物、手术后第三大医学治疗方式,细胞治疗新技术为疑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中国技术让我们的日子好起来”
打造敏感强健的“大地感知神经”,南大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七部门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
中国造地铁可窃听偷拍白宫官员?美砖家脑洞大到离谱,科幻剧都不敢这么拍
简单明了,3分钟看懂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成果
国家电影局启用新版“龙标”,来看看“绿底金龙”有什么变化?
电影技术厂周边地块签约首日即告生效
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
习近平以创新点燃科技强国引擎
清华获得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数量创新高
人民要论:开辟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百年间,域外史学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传播轨迹?这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告诉你!
浦东新区找准痛点,推出快速审查机制,发明专利授权时限从三年缩至三个月,“绿色通道”加速企业研发创新
“桥式党建”,探索社区治理创新之路
破解黄瓜基因密码!农业领域多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新西兰科学家六年时间培育出“红肉”苹果,不过,你敢吃吗?
国家卫健委:2018年我国医疗技术质量双提升
“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放榜,中国人科学素质明显提升
“无人诊所”1分钟先帮你初诊,“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医疗健康新生态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