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

2019-01-10信息快讯网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知否,知否?本有期望成为“《琅琊榜》第二”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竟因语病问题陷入集体骂声。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以上出自公众号”山河小岁月“)

一石击破了互联网的浪花,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同类型报道。

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可回避的。

专注于展现传统文化,欲挑战文白台词,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是《知否》的最大问题。《知否》的案例给予市场警醒,方需严控“产品关”,才能笑傲江湖。

不过,语言不过关的《知否》真的就一无是处吗?恰恰相反,它比同类型的古装剧立意要高出许多。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当网络文化开始影响电视剧创作后,古装剧不“古”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它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用现代的审美眼光去包装古代世界。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就认为,情节任务化、角色游戏化、画面动漫化、语言现代化的创作趋势,看上去是为了迎合年轻一代观众、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受众的审美趣味,却体现了剧目去历史、去深度、碎片化的快消品特征。

无论从改编、审美包装还是到服、化、道每一个细节,《知否》都没有待在“舒适区”。

从“宅斗”到“树立家风”,更有文化意义

“女性励志传奇”如今依然是荧屏创作的热门题材,从《芈月传》《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大唐荣耀》到《延禧攻略》《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对女性成长视角的钟爱,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都市女性、职场女性的心理。

“大女主剧”在带给观众过瘾的心理快感的同时,也容易陷入叙事的窠臼,难以建立超越性的审美情感。综观此前创作,能够成功突围的凤毛麟角。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知否》所取材的蓝本是一部网络“宅斗”小说。顾名思义就是描写发生在宅门里、家庭中的恩怨情仇。这一类型叙事的局限就是不断放大“争斗”的脚本,周而复始地倾诉着女性的恐惧、焦虑。

但《知否》的改编,是对“宅斗”的反思,注入了更多世态人情。

例如,女主所在的盛家、男主所在的顾家和男二的齐家,各有家庭内部症结。无论是嫡庶之分,还是长幼之争,借用剧里一位长者嬷嬷的“教训”来说,一切矛盾的起点无非就是家长、子女立身不正,有偏私、有私心、“一碗水端不平”,导致兄弟阋墙,儿女成怨,轻则毁身,重则败家。可见,“宅斗”并不是为了最终建立“爽感”,而是为了更有价值的讲述。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人素来极重家庭观念。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智慧。

经过改编,《知否》的影视剧本,对人物背后的“家族”进行了文化内涵上的挖掘和提升,展现了儿女情感背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重要联系。对“家风”及治家之道的探讨,给这个古代家庭题材注入了更隽永、深刻的文化意义。

小火慢炖式的生活细节展现

2015年,《琅琊榜》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网文改编剧的认知与期待,它成功地将民族审美和文化符号注入荧屏,传递了中国传统优秀的价值观,走向海外市场,亦取得不俗的反响。“它展现的是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智慧,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人性之善的归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认为,《琅琊榜》的成功,完全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为了更贴近宋朝人的生活,在叙事上,《知否》的作品风格追求“水磨忍耐”的功夫,犹如小火慢炖般讲究生活化、细节化。这些宋朝小儿女的爱情故事,是从大家族生活的枝枝蔓蔓中伸展开来的,不紧不慢又细细腻腻,依稀有几分“87版”《红楼梦》的影子,如此脱胎于古典小说的“家族叙事”,易于打开观众的文化记忆。

在制作上,则细腻地呈现了北宋时期官宦家族中的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社交活动等方方面面,很多场景的展现既新鲜又有趣味,富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语病多多的《知否》,竟然已经是古装剧的业界良心了……-信息快讯网

《仪礼·士昏礼》有云:“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在古人眼中,大雁是最能诠释爱情忠贞的动物,以至于从周朝开始,大雁就成了婚礼中最重要的信物。在首集剧情当中,男方来盛家下聘礼,就带来了两只大雁,其风俗价值远远大于金钱价值。剧中有关于投壶的游戏,也是宋元时期在士大夫中盛行的玩法。

剧作不仅仅是对这些传统文化作简单地展示和陈列,更是将其作为剧情展开的关键因素,融入到故事的氛围中去,显得非常生活化。例如,盛家祖母一边打香篆一边与儿子说话,儿子陪在一侧帮忙,鞠躬递给母亲。每个演员在交代情节时都有一个生活化的道具,不是坐的笔笔直,“上传下达”搬僵硬地背台词,这样就失去了流畅的美感。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