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 《大江大河》引发市场持续热度,好剧拥有长久生命力
《大江大河》引发市场持续热度,好剧拥有长久生命力
电视剧《大江大河》播出第一轮结束,但该剧的“热力”仍在不断迸发。观众针对剧情、演员、道具、美术置景,作品的现实意义乃至后续剧情等话题的探讨和评论,依旧是网上热点之一。
一部好剧的生命力,需要口碑与收视的双重认证。以豆瓣评分为例,约7.3万人参与《大江大河》的评分,8.9的高分不仅位列2018年国产剧榜首,更为2019年的现实主义剧作开启良好的序幕。它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首播时,收视率经常双双破1,并包揽同档期收视率前二。网络点击方面,该剧创下连续12天全网热度第一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收视群体呈现出突破年龄圈层的特点,不仅引发与剧情所述时代同成长的一代人情感共鸣,还吸引了更多90后、00后观众热情追剧。
该剧制片人侯鸿亮曾表达这样的观点:“年轻观众不见得只爱偶像剧,他们只是对剧作的要求比较高,希望国内的影视制作水准能达到一定高度。当一部剧达到他们的要求,年轻人会觉得智商被尊重了。”剧集播出后,网上最普遍的反响正是“被尊重”。有网友说:“剧组尊重创作、尊重常识、尊重人的情感,其实就是尊重观众。”
正因如此,《大江大河》激发出了集体的共鸣,也由此获得长久生命力。
作者:报首席记者 王彦
成为心灵史的作品都会在艺术史留痕
对于《大江大河》,我想表达一种敬意。这部能够触动普通观众精神敏感的电视剧,这部以小人物在大潮流中的奋斗来反映时代波澜壮阔的电视剧,应当说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作品。
它首先证明了一点: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影视艺术创作的基础。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尤其是当代来说,任何一门艺术的基础都是文学。哪怕一部原创作品,也得接受外部对于它文学基础的审视。从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也能证明这点。上海当年轰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的作品《围城》,所倚靠的就是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有着标志性意义,它是中国长篇电视剧艺术第一次自觉地向文学吸取营养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吸取了钱先生小说的原浆,所以到今天为止方鸿渐的形象还印在观众脑海中。再看《大江大河》的成功,可见这条经验具有普遍意义。重视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与我们所提倡的首创、原创相悖。我们既要号召原创,也的的确确要重视优秀文学作品给各类艺术提供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请注意,第一是“用心”。《大江大河》的人物形象为什么打动人,我很佩服它的创作团队,确实是把镜头直抵人物的内心,表现出了人的心灵史。凡是成为心灵史的作品,一定会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留下它的价值。为什么我们要提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我建议所有的电视剧导演、编剧、演员,有功夫都去读点王阳明的心学,这绝不是复旧,而是祖宗留给我们的直抵人心的艺术题材。
电视剧讲好中国故事,主要是艺术家运用电视剧的艺术语言体系来构筑情节、连接情节,并展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展示的最好方式就是同时呈现人物关系的历史。《大江大河》中,改革开放就是剧中人物关系发展的历史,这部电视剧生动地证明了这一条。孔笙导演是摄像出身,当导演以后重视画面,善于通过镜头刻画角色心灵,而且能把内在感受传达给观众,这很不简单。
从幕后的团队来看,以侯鸿亮和孔笙他们为核心的创作团队,也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大江大河》再一次启示我们,要珍视这类在创作实践中形成的优秀创作集体,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拍出来的一部作品常常胜过平庸的几十部作品。若仅仅追求数量,到处在开机,拍出来的却多是平庸之作,并没有价值。
最后提个细节。我非常赞成剧中对宋运萍形象的塑造,人物早早过世,这是一种反常规。宋运萍背后是那个时代迟到的高考制度,本来她完全可以改变命运,但她没有。同时,她又是一个向善、向真、向美的了不起的女性。这样一位充满矛盾的女性,她“在”是一种写法,她“不在”了,反倒引起我反省了。宋运萍一逝去就增加了这部剧的悲情意味。改革开放不是大闹剧,也不是单纯的一帆风顺的喜剧。改革开放蕴含着这个民族的深情与力量,其中有些人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宋运萍就是充满悲情的证据。此前的电视剧遇到这么好的人物,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其发展下去。但从《大江大河》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当人物已经完成了自身性格发展的历史,并且折射出他所处时代的社会关系的真实面貌,一个受到观众喜爱的人物是可以提前下线的。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三棱镜式的中国改革开放史
《大江大河》是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部作品,它不是一般的献礼剧,而具有美学个性、历史个性。它不只是满足于歌颂和理想化,而是怀揣一种更加远大的抱负——透过三位男性的不同命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立传,书写改革开放时代的史家之心。
宋运辉性格过于直,难于变通;雷东宝专断、鲁莽;杨巡心眼太多,无原则可依。可以说,该剧中看不到常规意义献礼剧的完美人物。也许宋运萍是完美的,但她过早走了。为什么对这些主要人物都采取如此绝情的美学处理?答案其实在这部电视剧故事编排的深层。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拥有自身独特史观的三棱镜式的中国改革开放史。
它体现出了一种开拓的立体史观。大江大河之大,剧中通过不同人生轨迹体现出国有、集体、个体三种经济形态的变迁。也许第二部里,海归梁思申还会带来外资经济。这表明中国的改革史不只是国有经济一家的改革史,而是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历史,宇宙与宇宙的碰撞必然火花四射。这部剧真正想说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次全方位的立体式进程,所有个人无一例外会被卷入到宏大的历史浪潮之中去淘洗筛选。
它展示出一种积极的变革史观。它生动说明了中国现代社会进展到1978年时发生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宋运辉依靠高考一举改变命运,成为金州化工实施改革的弄潮儿;雷东宝带小雷家人集体脱贫致富;只会卖馒头的杨巡成长为个体经营者。这些都表明,不变革不行,改革开放才能给贫困人生带来奇迹,让中国社会焕发生机。这部剧诠释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重要性。
它表述了一种冷峻的浪涛史观。片头,大江东去的史诗感,就是要述说当代改革开放的长河中,其滔天巨浪一旦涌起,会将身处其中的所有人和事加以无情的淘洗,让其分别成为浪花或沉渣,英雄或败者。我觉得阿耐的小说就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史观,她有其冷静的一套历史法则来辨别。就拿《大江大河》的主要人物来看,无论宋运辉、雷东宝还是杨巡,无一不在改革浪潮中经受洗礼。他们每个人各有长短,各自命运于偶然中有必然,谁都无法逃脱浪涛史观冷静的淘洗。
最后,它建构起一种深厚的心功史观。主要在心上用功,个人一生的作为,首要取决于心的修为。宋运辉为人正直不拐弯,以技术为人生理想,所以他才能在金州化工改革中扮演弄潮儿角色。雷东宝以其聪明、闯劲,可以带领小雷家摆脱贫困。杨巡具备超一流的见机行事的能力。但他们两人受到各自精神层面的局限,怎么做都格局太小。这也予我们以启示——一个人的心功、他的精神高度达到哪里,决定了他能成多大的事。
作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一川
编辑:邵大卫
图片来源:东方卫视供图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