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台账问题回潮了?静安区政协提案建议探索“最多记一次”制度
“近段时间来,‘台账多’问题在居委会又出现了一定程度‘回潮’。”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两会”正在举行,一份以居委会台账为主题词的政协提案,重提这个“老生常谈”话题。静安区政协委员李林波、刘鸣建议,探索居委会台账“最多记一次”制度,让居委干部花更少时间坐办公室,用更多精力服务群众。
重复劳动多,事后补台账多
自2015年初上海市委出台“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系列文件以来,居委会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项广受关注的“新气象”,便是困扰居委干部多年的“台账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但两位区政协委员发现,近期“台账多”问题又有所“回潮”,他们调研了静安区多个居民区后发现,不少条线确实取消了对居委会的台账要求,居委会台账的册子数量直线减少;随着静安区居民区标准化建设的进行,各类台账也已重新归类和梳理。
“但是,梳理和精简并不是一回事。居委会台账共有六类:组织体系和基本信息、居民区工作例会、五大专业委员会工作、各类会议、各类活动以及首问接待和值班记录,它们其实分类涵盖了所有工作内容,且对归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位委员指出,简单合并的台账,虽然减数,却并未减量。
有居委干部反映,有些工作需要一事数记,重复劳动很多。比如, “首问接待”工作制度,其初衷和目的是为了对群众反映有记录、有反馈,但按照考核要求,这项工作要在网上平台、居委会纸质记录册和居委干部个人工作记录册三处同时记录。
还有一种是“事后布置”的台账任务,为此居委干部时常要“补作业”。比如一些创评类、考核类工作,事前并没有明确要求台账,但在时候又有“追加”,甚至在正式考评时“层层加码、你追我赶、比谁台账厚”。
台账,还有非台账的台账
提案指出,居委会台账虽经多次精简,仍然存在政出多门、自行赋权的情况。除居委会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六大类台账外,每个居委干部通常还要记录一到二本台账或者“非台账”的台账,很难统计一个居委会究竟有多少本台账。“社区工作最需要各条线相互借力,但落实到台账上,却往往又‘只认抬头’。”李林波、刘鸣直言,这是工作统筹不够有力的表现。
此外,台账管理仍然不够科学。很多部门都推出了网上录入系统,但在居委会层面,仍有大量手工记录任务。即使采取信息录入,由于各平台还没互联互通,台账信息不免需要重复录入。提案表示:“更需要重视的是有关部门缺少对一线社区工作者的理解和尊重,重管理考核,轻服务保障。”
谨慎保留必要台账,合理归并重复台账,坚决去除无用台账
“静安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对外在为企业、市民提供服务上走在前列,对内在居委会台账工作上也应有更高标准。” 两位委员提出,探索“最多记一次”的台账对策。
他们认为,可以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功能,建立统一的社区事务录入平台,通过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式,让居委干部对同一事项最多记一次就能完成台账的建立和归档。
他们呼吁重新梳理台账清单,“建议结合大调研大走访,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和可操作性,谨慎保留必要台账,合理归并重复台账,坚决去除无用台账。”
第二个建议是建设一个科学规划、操作简便、共享互通的工作记录系统,“凡是能在系统勾选的就不用拼写,凡是能自动的就不用手工,做到一事一记、各取所需。”社区档案管理系统也需要统筹,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向建设,统筹管理文字、影像资料,避免做事时案头材料堆成山,真要用时找不到的情况。甚至可以辅以人工智能,在确需打印纸质版时,直接按照模板生成符合标准的纸质版。
作者:钱蓓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